在產業集群的背后,是廣東強大的創新生態。2024年以來,廣東凝心聚力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陣地,預計全省研發經費支出約5100億元、研發投入強度3.6%左右,高新技術企業約7.7萬家,區域創新能力連續8年居全國第一;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分別提高到57.1%、32%。
截至2024年11月底,廣東共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萬家,累計培育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089家,還有一大批科創企業借力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
同時,深圳打造“20+8”戰略性產業集群、廣州劍指“智車之城”、佛山推動制造業升級……各地市在高質量發展的賽道上大顯身手,共同奏響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雄渾樂章。
廣汽研發的飛行汽車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2025年,廣東高質量發展征程再次提速,全省將從擴投資、搶賽道、求創新、促轉型等多方面發力,推動產業集群向更高層次邁進。
在半導體及集成電路領域,“廣東強芯”工程加速推進,粵芯三期、華潤微等重大項目量產爬坡;在生物醫藥領域,廣東立志用3年時間打造萬億級產業集群;在低空經濟領域,廣東將推動制造端、應用端、服務端融合發展,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
傳統產業也在加速蛻變。石化、鋼鐵、食品飲料、紡織服裝、家電家居等產業,通過數智技術、綠色技術賦能,煥發出新的生機。廣東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速傳統產業向“新”而行,讓“老樹發新芽”,讓“新樹扎深根”。
千帆競發,逐夢潮頭。正如廣東2025年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的部署:2025年,廣東將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具身機器人產業,謀劃推動化工新材料產業創新發展,鞏固擴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創新發展新型儲能和光伏產業,錨定集聚成勢目標發展生物醫藥產業,將低空經濟作為重點產業來抓,推動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前瞻布局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的召開是號角,更是廣東全省上下一心、勠力同心的誓約。相信廣東必將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行穩致遠,將每一個產業集群培育成引領未來的先鋒力量,繪制一幅波瀾壯闊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宏圖。
小鵬汽車商品化生產線上進行外觀品質檢測的車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