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廣州、深圳為頭部,珠海、佛山、東莞、中山等城市緊隨其后,廣東的目標是“建設國內領先、世界知名的機器人產業創新和生產基地”。《廣東省培育智能機器人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智能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達到800億元。
人形機器人“夸父”通過特殊指令與人握手互動
區塊鏈與量子信息產業集群
廣東省光電量子集成芯片研究中心、深圳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大灣區量子技術創新研究院、東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在深圳、廣州、東莞等城市,一批科研機構的崛起,助力廣東量子科技攻關性研究不斷取得突破。
在區塊鏈技術創新及應用方面,廣東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五分之一;在產業生態端,廣東初步形成了覆蓋區塊鏈全產業鏈條的產業技術圖譜,涌現出一批龍頭企業及細分領域優勢企業。
《廣東省培育區塊鏈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廣東區塊鏈產業進入爆發期,可信數據服務網絡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形成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創新產業集群國際化示范高地。
前沿新材料產業集群
從“0到1”布局基礎大科研裝置加強原始創新,到“1到10”構建成果產業轉化體系,再到“10到100”推動上下游企業集聚和協同發展,有“料”更有“材”的廣東正在加快向新前行。
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成果不斷,華南新材料創新園集聚眾多新材料企業,這些為廣東前沿新材料“產”和“用”積累了優勢。當前,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新材料產業集群。
根據《廣東省培育未來材料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到2035年,廣東將建立起自主創新能力強、規模化程度高、產業配套齊全、國際領先的未來材料產業體系。
新能源產業集群
2024年6月,我國首套百千瓦級電氫雙向轉換裝置在廣州投運。氫能“雄起”,成為了廣東新能源產業“珠聯璧合”的一環。
近年來,廣東新能源產業規模不斷壯大。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實現規模化應用,核電裝機規模、天然氣儲備能力全國領先,海上風電進入快速發展通道。2023年,廣東新能源產業集群營收超8000億元,到2025年新能源產業規模將超過1萬億元,增加值超過2000億元。
下一步,廣東將致力于建成一批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產業創新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和省級創新平臺,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國內領先、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核心技術和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