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政府宣布征收所謂“對等關稅”后,4月4日,中國財政部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可以看到,本次的對美產品加征關稅的回應,前所未有的強硬,且沒有對美國一貫強勢的半導體芯片、傳感器、儀器儀表等高端制造產品進行豁免。
那么,對等關稅對電子測量儀器行業將產生怎樣的影響和顛覆?
以下是用DeepSeek分析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的影響:
一、進口成本與供應鏈調整
1. 進口設備成本上升
美國企業(Keysight、Tektronix等)主導高端電子測試儀器市場(如示波器、頻譜分析儀)。加征34%關稅后,美國進口設備的終端價格預計上漲30%-50%,這使得國內科研機構和企業采購成本增加。
- 應對策略:企業可能轉向國產設備或非美進口渠道(如歐洲、日本廠商),或通過加工貿易保稅進口等方式降低關稅影響。
2. 供應鏈全球化布局加速
為規避關稅風險,國內企業進一步推動海外產能布局,例如在東南亞、歐洲等地設立工廠,就近服務客戶并降低運輸成本。
二、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1. 成熟制程設備的國產化機遇
對等關稅政策下,國產電子測量儀器在價格和供應鏈穩定性上的優勢凸顯。例如,國產設備相較于進口設備普遍溢價低10%以上,疊加關稅后進口成本或增加50%以上,進一步推動國內廠商在中低端市場的替代。
2. 高端技術突破與政策支持
政府通過政策鼓勵(如《2025年關稅調整方案》)推動國產高端設備研發,降低對美依賴。例如,半導體檢測設備、高精度光譜儀等領域的技術攻關成為重點。
三、市場競爭格局變化
1. 頭部企業優勢擴大
具備技術積累和全球化布局的頭部企業通過多元化客戶結構和海外市場拓展,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
2. 國際廠商的應對策略
美國廠商可能通過技術授權或本地化生產(如在中國或東南亞設廠)規避關稅影響,但短期內國產設備的性價比優勢仍將擠壓其市場份額。
四、行業長期發展趨勢
1. 技術升級與智能化轉型
在政策倒逼下,國內企業加速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例如,智能測量儀器和網絡化設備需求增長,推動行業技術標準升級。
2. 新興應用領域的拓展
5G、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的高速發展持續拉動電子測量儀器需求。例如,通信行業占電測量儀器應用場景的40%以上,成為主要增長點。
五、風險與挑戰
1. 核心技術依賴風險
高端設備的關鍵零部件(如ADC芯片、EDA軟件、高精度傳感器)仍需進口,短期內難以完全替代。
2. 國際貿易政策不確定性
若美國進一步擴大關稅范圍或提高稅率,可能對產業鏈中依賴美國技術的環節(如芯片設計工具)產生連鎖影響。
總結
對等關稅對中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的影響總體呈現“短期承壓、長期利好”的特點:
- 短期:進口成本上升倒逼供應鏈調整,加速國產替代;
- 長期:政策支持和技術突破推動行業向高端化、全球化發展。
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多元化布局及國際合作應對挑戰,抓住國產替代與新興市場的雙重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