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中心,工程師在進行實驗測試。
不久前,在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中心,西安思摩威新材料有限公司使用場發射透射電鏡、球差電鏡,對一組柔性封裝材料的微觀結構進行了分析測試,為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硬支撐。
“這些設備價值千萬元,企業因無力自購常常受到牽制,影響創新發展。有了共享實驗中心,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思摩威新材料研發負責人說。
大型科研儀器設備是科技創新的必要條件和硬件基礎,是開展高水平科學研究的技術基石。西安交通大學探索新模式、新路徑,持續提升科研儀器管理和共享應用水平,在支持學校高水平科研成果產出的同時,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從“自用”到“共享”
“我們中心是一個面向校內外,提供儀器設備分析測試與特殊實驗環境技術服務的公共實驗平臺。在滿足學校教學科研需求的同時,我們主動向社會開放,接入科技部、陜西省科研基礎設施與儀器共享服務平臺,為校內外科研機構與科技創新企業提供集分析測試、技術咨詢、技能培訓、方法開發與創新于一體的綜合技術服務。”4月24日,該中心主任高祿梅介紹。
4月8日,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在《自然》雜志上發表研究論文,提出并驗證了一種新方案,突破了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與長期穩定性難以兼顧的瓶頸。研究過程中,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中心的4位工程師為材料的結構和性能測試與分析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
“我們針對科研人員特定的測試需求,深入挖掘儀器設備潛能,為該研究的實驗測試提供了關鍵設備技術保障。”該中心高級工程師周國慶表示,希望中心可以幫助更多科研人員用上最先進、最高端的科研儀器,從而產出更多科研成果。
冷凍電鏡是推動相關領域研究必不可少的高精尖科研儀器,但價格不菲,一般科研團隊無力購買。2017年,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中心牽頭,物理、化學、生命科學3個學院“眾籌”了一臺冷凍透射電鏡設備。
“這臺設備在高效運轉、支撐學??蒲袌F隊開展研究的同時,還服務著省內外有需要的科研團隊。”高祿梅介紹。
2024年,該中心測試平臺設備年均運行機時2257小時,測樣17.8萬件,服務校內外3.73萬人次,實現了科研儀器設備從“為我所有”到“為我所用”。
“這樣的運行效率,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高祿梅自豪地說。
服務創新發展
“我們希望通過不斷探索,搭建大型科研儀器設備與企業研發創新有效對接的平臺,支撐科技型中小企業解決發展中的技術難題,讓更多企業和創新團隊在‘家門口’就能用上尖端科研儀器設備?!备叩撁繁硎?。
事實上,作為陜西省科研基礎設施與儀器共享服務平臺,該中心一直把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支撐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作為一項重要使命。
高純材料超微量雜質定量對材料研制與產業化意義重大。周國慶帶領工程師團隊歷時兩年開發相關分析技術方法,助力西安交通大學教授單智偉團隊攻克了硅熱法工業化量產高品質鎂技術,實現了高純鎂材料研制與應用,推動我國原鎂產業技術進步。
“中心的工程師手把手指導我們進行實驗操作,協助我們解決各種分析測試技術難題,為我們開展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技術支持。”參與技術攻關的科研人員盧思穎說。
“在沒有國標和行標的情況下,我們與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合作,開展渭河流域重點區域入河排污口新污染物調查評估與風險評價項目,建立了高通量、高靈敏的環境新污染物監測方法。”高祿梅介紹,“該方法有效提升了我省對環境新污染物的監測能力,已通過中關村聯盟立項,獲批三項團體標準,填補了國家和行業相關檢測標準空白?!?
來自“博士團”的服務
支撐西安交通大學大型儀器設備共享實驗中心高效服務的,是一支34人的專業團隊。這個團隊的成員中,有19名博士、8名高級工程師。他們既是設備操作者,又是連接科研與產業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