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推進,我國的海洋戰略利益日益突出。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原安全總監宋家慧在振奮之余也流露出一絲擔憂:“可以預見,一些國家對我國海洋漁業、海上執法、遠洋運輸、海上工程建設等將給予更加密切地跟蹤和‘關注’。”而目前我國船舶通信導航等關鍵設備國產化率低,自主可控水平差,可以說安全形勢比較嚴峻。
“從國內黃埔船廠、武昌船廠等建造的海巡、海事、救助等政府公務船情況看,其配備的通信導航設備主要為歐洲和日本產品;從我國建造的遠洋商船安裝的通信導航設備看,日系產品占有率超過90%,本國產品占有率不超過5%。”船舶通信導航設備是船舶的神經中樞,在未來e—航運時代其安全重要性將越來越顯著。宋家慧說:“不注重國產化率提升,要實現船舶智能化發展就是空談,受制于人的問題將難以解決。從長遠角度考慮還將不利于國家安全戰略、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以及海洋和執法的統籌實施和落實。”
對此,宋家慧建議,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出臺相關具體政策,明確新建或改造的政府公務船(包括海警、海事、救撈等)、國家投資的遠洋商船等使用國產通信導航等設備。同時,認證一批合格的通信導航等關鍵設備名錄。
“同時,國家也應加大財政投入,設立專項發展基金,激勵科研機構和企業持續創新的積極性,加強航海智能化產品的研發力度。”宋家慧表示,海洋安全問題的重要性決定了政府制定政策與實施的力度,“政府還應建立專項的低息并購貸款、貸款貼息等政策,鼓勵企業實施國際并購,從而加速中國企業國際化進程,實現船舶工業從大到強的快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