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天神舟十一號的飛行引起廣大民眾的關注,究竟神舟是如何神奇的完成各項操作的?下文將相關專家對神舟十一號的細節(jié)進行講述。
焦點一:393公里軌道,更高了!
“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說。
焦點二:33天太空旅程,時間更長了!
神舟十一號任務持續(xù)33天。“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信終端設備,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范圍,提升了飛船姿態(tài)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信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武平說。
焦點三:光學成像敏感器完成“太空之吻”
神舟十一號交會對接光學成像敏感器主任設計師龔德鑄說,為了讓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能在以8倍于子彈的速度下毫厘不差地對接在一起,技術人員對光學成像敏感器實現了升級。升級版敏感器即使被太空中陽光晃了眼,視力恢復時間也能從原來的十秒縮短到幾百毫秒。由此,神舟十一號和天宮二號可以實現準全天候實時對接。
焦點四:船照明設備點亮飛天之路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10所產品主管設計師楊軍指出,載人飛船有了艙內照明設備和交會對接照明設備后,當飛船進入地球陰影區(qū)時,航天員在艙內仍然可以正確判讀儀表,手動操作各種開關,飛船與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也多了一份成功的保障。
焦點五:熱控系統(tǒng)保駕護航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神舟十一號發(fā)射場熱控分系統(tǒng)負責人付楊說,確保航天員在太空中的生活舒適安全,須為航天員營造一個類似于地面一樣的“家”,而這要靠熱控分系統(tǒng)和環(huán)控生保系統(tǒng)來提供。
焦點六:艙門檢漏儀載人飛船的“小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