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大部分運行的燃煤電廠是60萬千瓦的規模,而高溫氣冷堆的蒸汽參數與燃煤電廠一致,因此高溫氣冷堆核電站的常規島可以很好地利用我國現有成熟的火電技術和建造能力。此外,高溫氣冷堆可以替代環境敏感區的燃煤及燃氣發電。”張作義介紹,高溫氣冷堆在燃煤替代、熱電聯產、核能制氫等方面有更廣闊的前景。同時,它也是我國核電走出去戰略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國已與沙特、印尼等國簽署了高溫氣冷堆合作備忘錄。
目前我國已突破高溫氣冷堆的全部核心技術,并有多個世界首創,如世界首個規模化陶瓷包覆顆粒球形燃料元件生產廠、首個電磁軸承主氦風機等。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等主設備也已完全國產化。
“在從20萬千瓦到60萬千瓦,從示范工程到商用的產業化實踐中,通過發展高溫氣冷堆可以把國內多家核電設備制造商、建造商和運營商整合起來,打造成一個完整的高溫氣冷堆核電產業鏈。同時,還為后續建造6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超臨界發電機組奠定基礎。”張作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