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全國各行各業熱切關注。其中,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總理提到了多個與儀器相關的專業術語,這將與儀器人接下來一年的工作息息相關。部分摘錄如下:
1、環境監測:三個“十條”成效扎實 多類儀器商機四伏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五年來,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并取得扎實成效。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
重拳整治大氣污染,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30%以上。
二、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三、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鞏固藍天保衛戰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提高污染排放標準,實行限期達標。開展柴油貨車超標排放專項治理。深入推進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實施重點流域和海域綜合治理,全面整治黑臭水體。加大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完善收費政策。
編輯點評: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下降3%,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由此看來,多類大氣監測設備,水質、環境分析儀器商機四伏。
2、科技創新: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優化創新生態,形成多主體協同、全方位推進的創新局面。擴大科研機構和高校科研自主權,改進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深化科技成果權益管理改革。支持北京、上海建設科技創新中心,新設14個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帶動形成一批區域創新高地。以企業為主體加強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涌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實施普惠性支持政策,完善孵化體系。各類市場主體達到9800多萬戶,五年增加70%以上。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兩倍,技術交易額翻了一番。我國科技創新由跟跑為主轉向更多領域并跑、領跑,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
三、對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議
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啟動一批科技創新重大項目,高標準建設國家實驗室。鼓勵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融通創新,加快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國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領域傾斜,加強霧霾治理、癌癥等重大疾病防治攻關,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
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上水平。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范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打造“雙創”升級版。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優質創新型企業上市融資,將創業投資、天使投資稅收優惠政策試點范圍擴大到全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推動人力資源自由流動,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勵,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拓寬外國人才來華綠色通道。
編輯點評:從重大項目到國家實驗室,從產學研融合到人才激勵,科學儀器行業也可借力“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東風,跑出創新“加速度”。
3、新技術:“互聯網+”等如何改變儀器行業?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