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對約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美方的矛頭直指“中國制造2025”的關鍵領域,航空航天設備、新能源裝備、高鐵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1300個產品類別料將受到關稅影響。
但看破來勢洶洶的關稅“攻勢”,細讀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 (USTR) 提交給特朗普的301調查報告,會發現美國的真正用意,是延緩乃至顛覆中國目前的核心國策“中國制造2025”,阻止中國各個前沿領域的技術進步。
“中國制造2025”中的一項重要環節,就是通過與外資企業展開合作,或者直接并購獲取核心技術,幫助中國在各領域培養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而301調查報告中,被“指名道姓”列舉“罪狀”的也正是這些企業。
“中國制造2025”上述十大關鍵領域,幾乎全部被301調查涵蓋
來源:人民日報
獨立智庫牛津經濟研究院亞洲主管Louis Kuijs在研報中指出,征收懲罰性關稅和對中國公司在美投資設限,其實都意在打擊美國眼中中國的不公平技術與知識產權做法。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22日在參議院作證時也直言不諱,稱中國制造2025的十大關鍵領域都將被列為關稅“重點關照”的對象。
特朗普簽署備忘錄之后的15天內(即4月7日前),USTR會公布關稅商品的詳細清單。但我們從已經公布的215頁301調查結果報告書中,可以管窺一下哪些中國企業被美國視作“眼中釘”:
美的集團
雖然中國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并非國有,但USTR認為其在中國建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機器人產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2016年,美的集團斥資42億美元收購德國頂尖機器人集團Kuka,而USTR將該并購案視作中國政府“走出去”和“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延伸。為融資支撐該并購案,美的大量依賴來自國有政策銀行的貸款,其中中國進出口銀行就提供了7.7億歐元(約合8.7億美元)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