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日益發展和城市化的推進,交通運輸業迅速發展,機動車的數量也是不斷增長,但是卻帶來了很多的污染問題,嚴重影響了空氣質量。
為了改善環境質量,我國也是接連推出了很多政策來進行機動車污染排放致力工作,但是機動車分布廣泛、流動性強,所排放污染物又具有無形影、不均勻、變化快等特點,使得汽車尾氣污染物監測成為一個長期未能很好解決的環境監管難題。
車輛尾氣遙感監測技術由此而得到發展。它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末的美國,目前已經在北美、歐洲、東亞等國家和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如高排放車識別、清潔車豁免、I/M項目評估、車隊排放特征調查、機動車排放清單建立、過境高排放車輛限行等,主要采取的方式有車載式遙感監測、固定式遙感監測等。
我國發布的《在用機動車排放檢測規范》中就明確規定,有條件的地區可采用遙感測量方法對道路行使的機動車實施污染物排放監測。在河北唐山市,監測部門就已經使用到了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車,采用紫外、紅外和綠光檢測等方法快速準確地測量機動車CO、CO2、NO、HC和尾氣煙度等污染物指標。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環境保護的緊迫性要求,多家機構也在不斷的創新機動車污染物監測的方式。近日,武漢物數所李發泉研究組利用自主研發的氣體分子光譜成像技術,提出了一種新的機動車污染物排放遙感監測方案,實現了污染物的成像監測。
武漢物數所的研究人員將分子濾光成像技術與紅外成像技術相結合,從而創造出一種新的成像的監測方式。分子濾光器是一種具有與分子特征光譜相匹配的濾光器件,同時具備高光譜分辨能力和高光學穩定性。通過與紅外成像技術相結合,可對行駛中的機動車進行在線、快速遙感監測,具有數據離散度小、抗環境干擾能力強、超標認定準確率高的優點,并能提供超標排放的圖像證據。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國家青年基金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