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9個部門印發《建設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明確到2020年初步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019年1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方案中提出:在全國范圍內選擇10個左右有條件、有基礎、規模適當的城市,在全市域范圍內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2019年4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的意見》,推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提升,加快園區綠色升級。
2019年7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VOCs污染防治管理體系,重點區域、重點行業VOCs治理取得明顯成效,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VOCs排放量下降10%的目標任務,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2019年10月,生態環境部印發《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技術規范 生活垃圾焚燒》,規定了生活垃圾焚燒排污單位排污許可證申請與核發的基本情況填報要求、許可排放限值確定、實際排放量核算和合規判定的方法等環境管理要求,提出了生活垃圾焚燒排污單位污染防治可行技術要求。
2019年1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應用管理規定》,提出數據標記和自動監測數據的有效性要求,明確自動監測數據可作為環境違法判定證據使用;明確超標判定標準和焚燒溫度要求;明確了現場監測采樣要求及監測數據認定標準、現場調查取證要求、處罰規定等。
2. 行業發展
2019年環境監測領域政策頻出,以空氣環境監測、水質監測、污染源監測為主體的國家環境監測網絡已經基本形成,主要監測設備市場趨于穩定,環境監測行業整體平穩增長。
2019年,固定煙氣污染源監測市場略有增長。傳統的監測儀器設備(SO2、NOX、顆粒物)趨于飽和,包括鋼鐵在內的非電行業全面進入“超低”時代,帶動超低排放監測市場和逃逸氨監測市場快速增長,引導監測技術創新迭代。揮發性有機物(VOCs)監測設備在政策刺激之下,取得了較好的發展。固定污染源水質監測市場規?;九c去年保持一致,產品門檻較低,行業競爭加劇,利潤空間大幅縮小,總磷、總氮兩項參數監測設備市場呈現出了較大的增長。固定污染源監測市場方面,國產設備和進口設備之間的差距縮小。
“十三五”規劃中明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我國環境監測行業迎來以環境質量監測為主的發展階段。大氣質量監測網絡基本建設完成,2019年空氣質量監測的需求主要來自于鄉鎮空氣監測、揚塵監測、激光雷達、機動車尾氣監測、微型站、大氣溯源組分監測等方面,市場發展較為平穩。水環境監測在2019年增長迅速,雖然省控水站項目的推進較慢,但市級監測項目增加,2019年大的采購項目皆來自水質監測領域。針對常規固定監測站征地困難、資金需求大、布設密度高等問題,儀器廠家采用更加緊湊的集成方案,研發小型化、微量化預處理和檢測模塊,增加自動質控單元,固定監測站產品向著小型化、低試劑使用量和高可靠性方向發展。
2019年,環境質量監測行業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但也存在諸多問題,如產品同質化嚴重;惡性競爭,低價中標;與發達國家技術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等。
2019年,環境監測技術在監測遠程化、智能化、大氣污染源解析、跨區域傳輸、支撐科學決策和精準監管等方面有很大提升。
環境監測行業蓬勃發展,一方面吸引了眾多小體量技術型公司紛紛進入市場,推動環境監測新技術發展應用;另一方面,IT公司、治理公司甚至房地產公司等其它行業公司,跨界進入環境監測領域,市場呈現競爭加劇態勢。
3. 熱點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