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儀器小型化技術。隨著微型部件、高精度定量、低試劑分析方法的不斷成熟,通過采用小型或者微型部件、高精度定量檢測單元、試劑廢液分流結構等措施,提高了測量準確度的同時減少了試劑消耗和廢液排放,降低了運維成本。
(2)水質綜合毒性在線分析技術。該技術以各種探測生物作為被測物,可為水質評價提供較為理想的數據和信息。雖然目前水質綜合毒性分析儀器,只能對慢性毒性產生響應,但是生物法監測已經逐漸成為飲用水源地水質預警系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處在不斷發展階段。
(3)煙氣重金屬檢測技術。目前監測煙氣中的重金屬主要采用X射線熒光法檢測,該方法具有同時監測多種重金屬元素、高靈敏度、檢測快速、無損檢測、系統穩定、維護簡便等優點,主要用于監測煙氣中的鉛、汞、鉻、鎘、砷等重金屬污染物的含量。
(4)傅里葉紅外檢測技術。利用多組分傅里葉紅外吸收光譜技術,能夠連續監測煙氣排放中HF、SO2、HCl、NOx、COx、H2O、O2等多種氣體組分濃度,具有穩定性、零點自動校準、響應迅速等優點,在國內垃圾焚燒行業廣泛應用。
(5)VOCs在線監測技術。VOCs在線監測采用的分析方法有氣相色譜(GC)+氫火焰離子檢測法(FID)、氣相色譜/質譜(GCMS)、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TIR)、差分吸收光譜、離子遷移譜、調諧吸收光譜等。其中,氣相色譜/質譜分析監測靈敏度高,選擇性強,GC-FID、催化氧化-FID,技術原理成熟,系統使用技術難度較低,成為VOCs監測市場上應用最廣泛的在線監測技術。
(6)無人載具立體監測技術。采用無人機、無人船、水下機器人等載具系統,實現對大氣、河流、水下的立體監測,增加環境監測的細致度,提高監測工作效率。在大氣、水質常規監測或者應急監測中得到推廣應用。
(7)大尺度遙感技術。利用環境衛星采集的遙感數據,對流域水生態進行實時、動態、準確的監測分析,成為我國流域水環境監測預警新手段。
二、2020年行業展望
1. 行業展望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各地政府和企業面臨環境治理成效考核壓力,環境監測需求相應增加,市場增長空間較大。環境監測任務逐步向生態狀況監測和環境風險預警領域拓展;從常規理化指標監測向有毒有害、生物、生態指標監測拓展,將促進細分技術領域專業化發展。
目前,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國家級、省級、市級、移動監測等多層次、多技術類別的地面大氣監測網絡。隨著雷達、無人機、衛星等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大氣質量監測已經形成立體綜合監測態勢。由于數據源眾多,需要進行數據融合應用,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智能可靠的大氣數據模型,為生態環境管理提供支撐。此外,國家空氣站多建于2013-2015年間,根據《國家空氣監測城市站運行管理規定》提出的5-8年設備更新換代周期推斷,2020年空氣站設備更換市場將逐步啟動。
2019年底,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做好鋼鐵企業超低排放評估監測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級生態環境部門將經評估監測認為達到超低排放的企業納入動態管理名單,實行差別化管理。此外,鋼鐵超低排放對企業的內部空氣質量和無組織排放監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預計超低排放監測市場的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此外,隨著省控水質監測網絡的建設、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等行動規劃的穩步推進,水環境監測市場空間巨大,預計小型/微型水質監測站的市場占比將大幅增長。
2. 熱點技術領域
(1)水質多參數一體化綜合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