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成立于1999年的高德紅外最初并不研發探測器,而是通過進口探測器的方式,做紅外熱成像儀的整機和系統,處于產業鏈中游。
2003年“非典”疫情的爆發,高德紅外憑借智能型紅外自動搜索測溫系統在這場抗疫戰中“一戰成名”,但當時的核心元器件仍然依靠進口,并一直受到美、法等國家的封鎖,這讓高德紅外創始人、董事長黃立更加堅定自研紅外核心器件的決心。
針對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國產化布局,黃立制定了覆蓋全產業鏈的發展規劃,并將自研第一槍打在紅外熱成像探測器芯片上。
▲高德紅外創始人、董事長黃立
2010年高德紅外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黃立決定將IPO募集的近20億人民幣盡數投入探測器的研發中,并大力招兵買馬組建了一支近200人規模的研發及生產團隊,在自研國產芯的道路上一路馳騁。
目前,高德紅外已搭建起兼具制冷與非制冷的三條紅外熱成像探測器批產線,包括8英寸0.25μm批產型氧化釩非制冷紅外探測器生產線、8英寸0.5μm碲鉻汞制冷紅外探測器生產線,以及8英寸0.5μm批產型二類超晶格制冷紅外探測器生產線,擁有覆蓋制冷/非制冷探測器及機芯、制冷機、便攜式紅外偵查儀、手持測溫熱像儀等、人體測溫熱像儀多個主要產品。
“高德紅外已發展為一家民營軍工企業,是我國紅外熱成像領域的標桿企業?!苯鸪徽劦剑壳案叩录t外的軍工業務占總業務比例70%,民用業務占比30%。
值得一提的是,在人體測溫領域,高德紅外還基于多年來積累的大量人體測溫數據,自研了相關機器學習算法,以更好紅外熱成像技術與AI技術相結合。
2、大立科技:十年基本實現進口替代,六百萬像素探測器領先國外水平
大立科技的前身浙江省測試技術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其紅外熱成像技術發展則始于1993年,這一年,名字還叫“大立機電”的大立科技研制出了國內首臺一體化紅外熱電視。
“實際上,它解決的是電力上非接觸式測溫的需求。”大立科技產品經理陳紅強談到,公司雖然在1993年就已開始投入紅外熱成像技術的研發,但真正明確國產化布局要從2003年講起。
2003年,隨著我國軍事技術的發展,紅外熱成像技術作為軍事領域的關鍵技術之一,其國產化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紅外熱成像技術必須實現國產化,不可能受制于國外?!被谶@一想法,大立科技董事長龐惠民開始著手紅外熱成像技術的布局,并在2005年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資金投入。
▲大立科技董事長龐惠民
歷經五年的研發,大立科技終于在2008年取得了初步成果,成功研制出320×240 35μm紅外熱成像探測器芯片,并成功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無疑也為我國紅外產業的國產化發展增添了信心。
但2008年大立科技研發的探測器還較為低端,只能小規模自主替代進口芯片,直到2013年才真正實現完全替代。
2009年,大立科技研制了384×288 35μm探測器;2012年,其又成功研制出160×120、384×288、640×480 25um探測器;2014年研發640×480 17μm探測器;2017年沖進高端行列,研制出1280×1024探測器;2018年研制成功1920×1080探測器,并緊接在2019年研制3072×2048探測器,成功實現在像素層面領先國外水平。
▲大立科技19201080像素非制冷焦平面探測器成像效果
從布局研發到基本實現進口替代,大立科技整整走了十年。如今,其產業鏈已覆蓋紅外熱成像探測器、機芯、整機系統等多個環節,擁有軍品非制冷焦平面紅外探測器(非晶硅)產業化基地,成為我國少數擁有紅外熱成像技術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公司之一。
3、睿創微納:專攻非制冷紅外熱成像探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