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董樂群介紹,截至2019年底,全國共有415家外資機構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實現營業收入238.25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3.51%、18.71%。中國蘊藏的巨大經濟潛力,以及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將為全世界的優秀檢驗檢測機構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和空間。
“同時,統計數據也表明,盡管我國檢驗檢測服務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但‘小散弱’面貌還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規模化、集約化發展仍然任重道遠。” 董樂群指出,從人數規模來看,就業人數在100人以下的小微型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占比達到96.49%,承受風險能力薄弱;從服務半徑來看,74.44%的檢驗檢測機構僅在本省區域內提供檢驗檢測服務,“本地化”色彩仍占主流。
從各行業檢驗檢測機構數量分布來看,機動車的檢測機構數量最多,有9837家,環境監測有7295家,建筑工程7029家,食品及食品接觸材料3299家。
整體數據來看,新興領域發展比較迅速,傳統領域的增速放緩。新興檢驗檢測領域業務增長迅速,例如,電子電器,機械,汽車,材料測試,醫學,電力,能源和軟件信息化等等,實現收入562.94億元,同比增長23.16%,較去年增長1.2個百分點。而傳統的建工建材,環保,食品,機動車,農林牧漁等領域。雖然營收也在增長,但是所在的中置收入比重在持續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