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制造業優勢,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近年來,重慶市北碚區不斷壯大智能制造產業群,在傳感器技術發展上取得了耀眼的成績。9月23日,畫好“同心圓” 唱好“雙城記”——2020全國網絡媒體記者重慶行活動走進北碚區。
隨著科技發展,工業正從機械化不斷轉向電動化、自動化、智能化。在工業4.0時代,工業互聯網依靠智能的機器加上先進的分析工具,實現通信、計算、控制的三位一體,而傳感器正是數據采集的入口,是物聯網的神經末梢。2019年8月24日,2019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智能網聯 感物芯聲”傳感器與物聯網高峰論壇在北碚舉行后,《北碚區傳感器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發布,多項傳感器產業的推動政策,形成傳感器產業發展的燎原之勢。
傳感器在北碚區的發展布局有著“肥沃”的土壤。產業上,北碚區有重慶川儀、四聯集團、重慶橫河川儀等行業龍頭企業。另外,電子信息、汽摩、儀器儀表等優質傳統產業基礎,以及物聯網、機器人及智能裝備、新能源及智能汽車、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都為傳感器的發展帶來的應用需求。
科研技術上,在重慶材料研究院、中科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西南大學等科研機構的帶領下,傳感器的研發創新上已有一定基礎。而北碚歇馬拓展園,不僅交通四通八達,更有著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極大的有利于傳感器產業聚集發展。
“未來的北碚,傳感器將逐漸滲透到諸如工業生產、智能電子、健康服務等各個領域,從智慧城市到智能制造,從智慧醫療到智能家居,傳感器的身影將無處不在。”北碚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了解,到2025年,北碚區傳感器產業規模突破150億元,培育和引進4家產值超10億元、30家產值超1億元的傳感器龍頭企業和高精尖創新型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