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無疑是當前中國汽車行業的核心關鍵詞。汽車智能化是行業主流趨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智能汽車,關注能否方便快捷智能地在車內享受到出行、娛樂、社交等服務。
2020年2月10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等11個部門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戰略明確了智能汽車的定義:智能汽車是指通過搭載先進傳感器等裝置,運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具有自動駕駛功能,逐步成為智能移動空間和應用終端的新一代汽車。
近年來,國家圍繞智能汽車產業,出臺了一系列的產業扶植政策。今年2月國家發改委等11部委聯合發布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就明確提出發展智能汽車的六大具體任務,并于2025年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
真正的智能汽車離我們還有多遠?
智能汽車通常又稱為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汽車等。智能汽車與傳統汽車的主要區別在于三方面,即是否具有先進傳感器等裝置、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自動駕駛功能等。
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汽車用戶將更加注重車內服務和用車感受,汽車行業需要兼顧娛樂、社交、便捷、安全等多重因素。
想象一下未來駕駛場景:上車后啟動車輛,智能座艙進入工作狀態,你一聲令下說出目的地,導航系統已經為你規劃好路線;行車過程中,車內溫度調節至最佳狀態,娛樂系統也會自動打開,播放你喜歡的音樂。如果有老人小孩,車內還會有定制化服務,比如看看動畫片,聽聽京劇。
隨著5G的逐步普及,萬物互聯時代的低時延特性還將進一步加速車聯網的建設,為智能汽車搭建起一條網絡高速公路,我們距離真正的智能汽車,已經只有一步之遙。
理想汽車CTO王凱曾提出,2020年將成為中國智能汽車元年。一方面,智能汽車底層技術架構基本建成,電動化、網絡通信、芯片算力經過十幾年積累,接近量變到質變的臨界點;另一方面,市場培育初步完成,消費者對智能汽車有了更清晰的認知。
最近,馬斯克宣稱特斯拉L5級自動駕駛即將問世,自動駕駛這件事,似乎是很簡單的事。至少L3級自動駕駛,應該離我們不遠了。多數企業認為,技術層面他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只是政策和基礎設施還存在限制。不過,自動駕駛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技術問題,想讓司機完全放開雙手,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盡管如此,如今整個汽車行業都已經走到了全面智能化的十字路口,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前進,將進一步推進整個汽車行業朝著無人化、智能化的方向前進。
未來可期,我們距離真正的智能汽車真的不遠了。
智能汽車專家深入解讀
“IMCA第十七屆國際論壇2020中國智能汽車技術大會”將于2020年11月4-5日在廣州南沙大酒店隆重舉行,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余卓平將參會并作報告:《汽車智能化變革與前瞻》
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智能型新能源汽車協同創新中心主任 余卓平
余卓平,1982年畢業于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獲同濟大學機械專業學士學位,1985年獲得同濟大學工程機械專業碩士學位,1996年獲得清華大學汽車設計與制造專業工學博士學位。1985年開始在同濟大學執教,曾赴德國布倫瑞克汽車研究所、大眾汽車公司研發部、達姆斯達特大學汽車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
余卓平現任同濟大學校長助理、汽車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燃料電池汽車及動力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節能與環保汽車創新團隊”學術帶頭人,長期從事車輛工程專業的教學、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