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騰訊集團發展研究辦公室協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21年1月20日在京揭曉。
202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1、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 科學研究啟動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后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國家航天局供圖
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12月1日晚間成功著陸在預選著陸區。完成月壤取樣后,嫦娥五號上升器于12月3日從月面起飛,嫦娥五號返回器于12月17日1時59分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成功著陸,標志著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任務圓滿完成。
隨后,重達1731克的嫦娥五號樣品移交中國科學院,將在位于國家天文臺的“月球樣品實驗室”中存儲、處理和分析,正式開啟月球樣品與科學數據的應用和研究。
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復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對于我國提升航天技術水平、完善探月工程體系、開展月球科學研究、組織后續月球及星際探測任務,具有承前啟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2、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發射成功 北斗全球系統星座部署完成
發射現場。胡煦劼攝
6月23日9時43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后一顆全球組網衛星。
此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和配套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等多家科研院所全方位參與了研制建設。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6次飛行。在測控、地面運控、星間鏈路運管、應用驗證等系統的強有力支撐下,此前發射的所有在軌衛星都已入網。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比原計劃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3、深潛再傳捷報 我國無人潛水器和載人潛水器均取得新突破
“海斗一號”。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供圖
6月8日,由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海試歸來。在此航次中,“海斗一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實現近海底自主航行探測和坐底作業,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奮斗者”號。中船702所供圖
11月28日,由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牽頭總體設計和集成建造、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聯合研發的“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隨“探索一號”科考船返航。
此次“奮斗者”號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標志著我國在大深度載人深潛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此外,還有助于科學家了解深淵海底生物、礦藏、海山火山巖的物質組成和成因,以及深海海溝在調節氣候方面的作用。
4、我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鉆采深海可燃冰
藍鯨II號平臺。中國地質調查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