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不斷增加
據統計,2004年獲準認可的食品實驗室不到200家,而到了2014年底,已超過900家,平均每年增長近100家。究其原因,主要來自國際和國內兩方面。國際方面,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際貿易日漸活躍,越來越多的食品生產企業開始關注國際市場,這就需要有國際互認的實驗室為企業出具產品質量檢測報告,協助企業應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占領國際市場;國內方面,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不斷發生,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不斷挑戰政府的監管并打擊消費者的信心,食品檢測實驗室的公正性、檢測能力和資質也隨之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社會大眾都希望食品實驗室能夠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樹立公正準確的社會形象,為消費者把好關,這也促使了大量食品實驗室申請認可。
類型多 地域分布不均衡
在已獲認可的900余家食品實驗室中,不僅有各政府部門下屬的實驗室,還有企業下屬的實驗室及社會第三方實驗室等,其中,檢驗檢疫系統約230余家,疾控系統130余家,技術監督系統150余家,企業內部實驗室200余家,食藥系統50余家,行業檢測站50余家,社會第三方70余家。其中,來自檢驗檢疫、疾控、技術監督、食藥系統和行業檢測站的國有實驗室占了食品實驗室認可總數的70%左右。
國有實驗室長期在體制內運行,雖然數量眾多、技術能力較強,但也存在機制不靈活、市場競爭力較弱等特點。社會第三方實驗室具有機制靈活、市場競爭意識強等特點,雖然數量并不多,但其市場占有份額超過同級別的國有實驗室。與此同時,企業內部的第一方實驗室近年來申請認可的也比較多,主要是由于越來越多的企業重視產品質量和檢測工作,希望企業內部的實驗室能夠通過認可提高技術能力和管理水平,為產品質量把好關,也能為企業產品的貿易提供可信的證明。
在地域分布方面,據統計,大約80%獲認可的食品實驗室分布在大中城市、東部和南部經濟發達地區,其中國有的檢測機構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沿海口岸,社會第三方實驗室和第一方實驗室主要集中在食品企業比較集中的山東沿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分布明顯較少。食品實驗室的分布與當地經濟的發達程度、貿易的活躍程度呈明顯的正相關系,也說明了食品檢測作為技術服務行業,與生產和貿易息息相關的特性。
技術能力范圍廣、專業多
一般來說,食品實驗室的技術能力分為化學和生物兩大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