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圖顯示了WMAP在第二個拉格朗日點(L2)周圍的軌跡和軌道模式。
WMAP到達L2的旅行時間為3個月,其中包括一個月的繞地球相位循環,以允許月球重力輔助推進。
在WMAP的使用壽命結束后,它用完了最后的燃料,離開了圍繞L2的利薩育軌道,進入了一個“墓地軌道”,在那里它將繼續無限期地繞太陽運行。
當它耗盡燃料時,它的命運將是永久地居住在圍繞太陽的“墓地軌道”上。
哈勃在四次維修任務的協助下,在發射整整三十多年后仍在運行。
然而,每當Webb想要做任何涉及運動的事情時,它都需要使用它的燃料。
這包括:
修正其在L2的目的地的路線。
執行軌道校正以使其保持在L2的軌道上。
調整自身的方向,使其指向所需的目標。
燃料的供應是有限的,我們還剩下多少可供科學操作使用的燃料,完全取決于發射將韋伯送上通往其最終目的地的理想軌道的程度。
當它耗盡燃料時,科學行動就結束了。
然而,我們不能任由它漂流到任何地方,因為這可能會危及未來預定前往L2的任務。
取而代之的是,就像我們對之前發射到L2的航天器所做的那樣,比如NASA的WMAP衛星,我們將把它送到墓地軌道上,在那里,只要有太陽在軌道上運行,它就會繞太陽運行。
盡管它不是為維修而設計的,但從技術上講,機器人航天器仍有可能與詹姆斯·韋伯會合并對接,為其加油。
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在韋伯耗盡燃料之前開發和推出,它可以將韋伯的壽命延長約15年左右。
盡管它不是為維修和升級而設計的,但它可能會被機器人加油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令人遺憾的是,在所有這些努力之后,韋伯的生命將是如此有限。
當然,5到10年的時間足以了解大量關于宇宙的知識,實現大量雄心勃勃的科學目標,并為我們敞開大門,迎接我們可能還沒有想象到的偶然發現的可能性。
但是,在我們經歷了所有的發展和拖延之后,詹姆斯·韋伯的一生累積起來比他在地球上的全部時間都要短,這似乎是不夠的。
但還是有希望的。
有一個加油港,如果我們開發正確的無人駕駛技術,我們就可以進入。
如果我們能到達L2,與詹姆斯·韋伯對接,進入加油港,并為其加油,那么每次加油,任務的壽命可能會延長十年或更長時間。
有傳言稱,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可能會在韋伯壽命結束之前(大概在本世紀30年代初)進行這種類型的操作。
如果韋伯的工作完全像設計的那樣,并且像預期的那樣燃料有限,那么不采取這種選擇可能是浪費愚蠢的終極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