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經濟發展背景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已成為企業不可忽視的責任。為了推動這一進程,財政部和稅務總局聯合發布了《關于節能節水、環境保護、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2024年第9號)。本文將深入解讀這一政策,幫助企業把握機遇,實現設備升級和技術創新。
一、政策背景與意義
根據公告,企業在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發生的專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可享受企業所得稅抵免政策。這一政策的出臺,不僅是對企業技術創新的鼓勵,更是對國家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戰略的有力支持。企業通過設備升級,不僅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還能有效降低能耗和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二、政策核心內容
稅收抵免比例:企業在規定期間內進行的專用設備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投入,不超過該設備購置時原計稅基礎50%的部分,可按照10%的比例抵免企業當年應納稅額。這一政策為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激勵,降低了改造成本。
結轉年限:企業當年應納稅額不足抵免的,可以向以后年度結轉,最長不超過五年。這為企業提供了一個靈活的稅收規劃空間,確保了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
專用設備定義:政策所指的專用設備,包括列入《安全生產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8年版)》和《節能節水和環境保護專用設備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17年版)》的設備。企業需確保改造后的設備仍符合這些目錄的規定條件。
三、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具體內容
根據公告,企業在進行專用設備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數據采集:利用傳感、自動識別、系統讀取、工業控制數據解析等技術,將設備的性能參數、運行狀態和環境狀態等信息轉化為數字形式,實現監測和采集。
數據傳輸和存儲:通過網絡連接、協議轉換、數據存儲等技術,將采集的專用設備數據傳輸和存儲,實現數據的有效匯集。
數據分析:利用數據計算處理、統計分析、建模仿真等技術,對采集的專用設備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實現故障診斷、預測維護、優化運行等方面的改進。
智能控制:利用自動化技術和智能化技術,升級設備的監測告警、動態調參、反饋控制等功能,實現智能化控制。
數字安全與防護:通過數據加密、漏洞掃描、權限控制、冗余備份等技術,強化設備的數據機密性和完整性,提升網絡安全風險防控能力。
其他改造情形:國務院財政、稅務主管部門會同科技、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規定的其他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情形。
例
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成功案例
智慧工廠數據可視化監測系統
工廠動力監控數字化管理系統
污水處理站數字化監控系統
智慧園區數據可視化監控系統
設備遠程運維管理監測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