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愈發火熱,有關它的討論也隨之持續升溫。近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互聯網++”有了一次客觀、權威而系統地解讀。“互聯網++”并不是莫測或復雜的概念,《意見》提到“互聯網++”是把互聯網+的創新成果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推動技術進步、效率提升和組織變革,提升實體經濟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經濟社會發展新形態。
發展“互聯網++”,其意義在于加快推進“互聯網++”發展,有利于重塑創新體系、激發創新活力、培育新興業態和創新公共服務模式,對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增加公共產品、公共服務“雙引擎”,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實現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意見》還提出:到2018年,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動力,互聯網+支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作用進一步增強,互聯網+成為提供公共服務的重要手段,網絡經濟與實體經濟協同互動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
從發展目標來看,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經濟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二是社會服務進一步便捷普惠,三是基礎支撐進一步夯實提升,四是發展環境進一步開放包容。
值得關注的是,《意見》中還提到,要營造寬松的環境,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限制,完善信用支撐體系,推動數據資源開放,支持公眾和小微企業充分挖掘信息資源的商業價值,促進互聯網+應用創新。具體而言,《意見》所描繪的十一大領域,將通過“互聯網++”實現升級、轉型或者變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