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最后,劉旭對學子們提出了這樣的期盼。正如他在浙大教師個人主頁中介紹自己的那樣“一名教師,一名希望與年輕人共創明天的老師?!彼乃鶎W、所做、所想,最終都是為了更好地培育光學人才,積蓄光學“后浪”。
延伸閱讀:一脈相承的世界光學發展軌跡
在采訪中,劉旭教授還分享了世界光學發展的軌跡,頗為有趣,筆者將此處作為延伸閱讀分享給大家。
1590年,荷蘭人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臺復式顯微鏡;1609年意大利的伽利略發明了第一臺天文望遠鏡;1678年,英國的胡克發現了胡克定律;1687年牛頓定律問世……但是這些成就很快便在當地沒落了,真正傳承下來的只有德國。
做光學鏡片的卡爾?蔡司、完成了大部分光學成像設計理論的恩斯特·卡爾·阿貝和做玻璃的奧托·肖特組成了絕配,在德國耶拿(Jena)成立了蔡司公司。德國的精密光學便從這開始迅速發展起來,他們也成為了現代系列光學的鼻祖。
二次大戰后,德國被分為東德和西德,耶拿劃歸為東德。美國在東西德快分開之前,從耶拿轉移了一批科學家,至此,美國光學工程開始發展;蘇聯占領了東德,將東德的光學技術轉移到了蘇聯的列寧格勒(現在的圣彼得堡),成立了光學研究院,蘇聯的光學工程也開始發展;尼柯爾(尼康的前身)聘請幾名德國光學技師,成立了日本第一家光學企業,開始生產鏡頭。
而我們其實也算是一脈相承?!拔煨缱兎ā敝?,清政府派出的留學生正是留學德國,帶回了德國光學思想,撰寫著作、開辦兵工廠、組建教學課堂,形成了現代中國光學體系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