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和人工智能時代,MEMS傳感器將成為最具前景的產業之一。
在7月9日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分論壇“新一代智能傳感器與邊緣智能論壇”上,華景傳感科技(無錫)有限公司董事長/CEO繆建民博士分享了《后摩爾時代的人工智能傳感器》的演講。
繆建民博士在演講中稱,在即將到來的的后摩爾時代,將有一大批顛覆性技術被推出并進行商業化。因此,整個IC產業面臨新的發展契機。中國應加強此領域的創新發展,借此次技術革新之機,大力發展顛覆性技術,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實現彎道超車。
華景傳感是一家提供從芯片設計到封裝測試全套自主可控的MEMS傳感器供應商,技術水平和產品性能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并擁有技術先進的硅麥克風封裝測試產線。其主要產品包括三大類:MEMS麥克風產品、MEMS壓力傳感器產品和創新5G濾波器SBAW研發產品。
繆博士在接受《感知芯視界》采訪時表示,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時代,MEMS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智能語音、手機、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等應用場景的核心元器件,其應用范圍將迅速擴大,需求數量將呈幾何級數增長,因此,未來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傳感器以及其涉及的相關產業都將是最具發展前景的產業之一。
對繆建民博士專訪節選如下:
國內的MEMS傳感器行業市場增長點全面爆發
問:您認為MEMS傳感器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在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需求下,會有怎樣的應用場景?
繆:MEMS傳感器從應用市場上來看,將在手機、新能源汽車、家電、物聯網、環境等應用領域呈現爆發式增長,并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人工智能MEMS傳感器可以融入算法,加上有5G通訊傳輸的模式,CPU和GPU的超高運轉能力加持,又趕上爆發式的傳感器產業發展機遇,應用場景會越來越多,技術將越來越成熟,現在是應用市場最好的機會。
關于產能問題,也是客觀上應用場景增多和市場需求量大增造成的,需要通過擴大產能規模來解決。中國的芯片設計公司目前大概有1萬到2萬家,最近這一兩年將更多,隨之應用產品也更多。另外,中國還有一個特色是要性價比高,大家都用得起,用戶體驗好,這樣會推動市場會越來越大。
問:請您談談目前國內的MEMS傳感器芯片行業市場增長點,以及未來將在哪些新興領域大規模應用?
繆:可以說是全面爆發,比如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工業自動化、物聯網都是全面爆發,增長點非常大,具體數據在某一個方面增長情況不好描述,但每年增長百分之三五十是正常的。
當然,對我們來說也是巨大的機遇,因為這些領域以前的產品都是進口為主,現在是強調本土化替代,所以說像我們這個行業,一般每家公司年度增長都是呈現一兩倍的增長。原因一方面是為了本土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可能會因為國際局勢原因,國外可能會減少供應量。
本土供應鏈安全面臨巨大挑戰
問:請您談談當下芯片產業鏈國產化替代的現狀。
繆:我個人更傾向于說本土化供應鏈安全,供應鏈不但要做大做全,更要做精。目前主要是高端制造、晶圓制造這一塊問題比較大。因為中國晶圓廠所有設備90%都是進口的,還有高端光刻膠、晶圓圓片等材料,以及先進的后端封測設備都是進口的,所以材料和設備本身制約著中國芯片產業的發展,這對供應鏈來說是非常大的風險和挑戰。
另外還存在諸如缺乏明確的頂層設計和戰略規劃、國內缺少頂尖芯片人才、現有產業教育和培養模式與產業需求脫鉤、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回流諸多障礙等多方面問題。
這里我想重點談一下成果轉化問題,我是之前主要從事科研工作,也發表過四五百篇學術論文,我深刻感受到很多研究人員的文章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但是作為一個整體,要想真正的能夠把供應鏈做好,把產業化做好,不是光靠學術文章就可以,需強調學術研究的產出轉化率。
問:請您從一個創業者的角度去考慮供應鏈安全和本土化的問題,目前有哪些對策?
繆:首先國家的頂層設計層面,從資金、政策、人才培養和產業規劃布局等多方面全面綜合去考慮這個問題。資金層面一定是需要國家主導的大規模的投入和對相關企業的對口財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