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已是傳感器大國,但還不是傳感器強國,更不是傳感器制造強國。”張學記坦言,這一現狀需要業內共同合作來改變。
此外,他表示深圳的創新發展很有特色。“90%以上的研發人員集中在企業、90%以上的研發資金來源于企業、90%以上的研發機構設立在企業,這既是優勢,也說明了目前深圳的創新以市場導向為主,”張學記說,“在基礎研究方面,希望相關部門能為科研人員創造更加自由的條件。”
從傳感器發現新世界觀
傳感器,是張學記解讀世界的介質。“掌握了傳感技術,能認識世界;而掌握了生物傳感,能認識生命密碼。”張學記接受媒體采訪時,多次強調這個觀點。
根據最新行業認知,傳感器作為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術的感知基礎和數據來源,已是推動數字經濟轉型升級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張學記則提出更新的觀察,他說,“元宇宙的基礎是傳感器”。
張學記近三十年主要集中研究智能傳感,將看不見的人體生理特征轉換為看得見的物理、化學信號。“智能傳感未來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我們從智能傳感打造數字生命,最終是人類走向元宇宙。元宇宙的基礎,實際上就是傳感器。沒有傳感器,我們所有的大數據,所有的智慧社會,所有‘人工智能’都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