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過去幾年我們有些業務受到一定的影響,因為有些行業遇到了困難,但中國市場足夠大,東邊不亮西邊亮,總有些行業高速增長,以便于我們快速轉型,將業務重點轉到其他行業中。為此,我們仍然充分相信中國市場。
連曉東:20余年來堅持“東方服務東方”戰略執行成效十分顯著。我們注意到,今年年初霍尼韋爾中國又提出了 “China for China”(“中國服務中國”),是出于什么考慮?
余鋒:“東方服務東方”戰略已經堅持了20多年,持續與中國客戶的實際需求相結合,推進有影響力的本土化創新。
今年2月,霍尼韋爾與海信家電集團在制冷劑應用領域達成重要合作,將為海信提供高效環境友好型制冷劑及相關技術支持,雙方攜手推動行業應用具有較低全球變暖潛值的技術,共同助力制冷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今年4月,在第135屆廣交會期間,霍尼韋爾與禧佑源簽署了飛行控制系統及相關航電產品分銷協議,雙方將共同推廣更加安全、高效的航空產品,為航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制造大國,有著最健全的工業門類,有太多事可以做,我們覺得“東方服務東方”的名稱和策略需要進一步聚焦,“中國服務中國”和“東方服務東方”本質含義上沒區別,只是更加專注,依托中國本土制造能力,把中國的創新、運營和業務做好。
今年以來,霍尼韋爾高度重視中國大客戶的服務。如果霍尼韋爾有兩個集團以上都和同一個客戶有業務關系,霍尼韋爾就會把這家合作伙伴上升成我們的中國大客戶,雙方共同推出一系列兼具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解決方案,既能解決客戶痛點需求,還能把我們霍尼韋爾的一系列戰略和一攬子創新成果又快又好地落地實踐。
新型工業化帶來極佳機遇
連曉東:中國近年來提出的新型工業化,對霍尼韋爾以及上下游產業鏈帶來了哪些機遇?霍尼韋爾將如何參與中國新型工業化的發展?
余鋒:我們始終認為,中國有許多內在的增長動力,且未來一段時間仍將保持較快增長。近年來,中國提出了新型工業化,我們發現,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需求也在升級換代。這對于一個高科技企業而言,是一個極佳的機會。
首先,我們看到航空行業,尤其是國產大飛機,將帶來巨大的機遇。C919和ARJ21都是中國自己設計、自己制造,霍尼韋爾都有參與配套。未來,霍尼韋爾還將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國航空公司的機隊運營,共同推動中國航空業的發展。
第二是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是中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幾個重點任務。設備越來越復雜的前提下,工業從業人員還在不斷減少,因此要靠設備管設備、技術管設備。工業控制領域有一項很重要的技術,叫DCS(分布式控制系統),就是霍尼韋爾發明的。未來霍尼韋爾的分布式控制系統將幫助越來越多的中國工業企業實現柔性、智能化的生產制造。
第三是能源轉型。其中,智能建筑是能源轉型業務中的重要機會之一。近年來,我們看到中國已建成的建筑在智能化、低碳化改造方面有很多機會,我們的團隊和合作伙伴正在幫助客戶通過有限的投資,在不影響舒適性和可用性的情況下,實現綠色低碳節能的技術改造。
在中國,除上述提到的行業之外,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車、儲能、生命科學等諸多行業也在快速發展,我們會加大在中國的投資力度,充分發掘、把握這些機會,結合我們擁有的各項技術,重新組合、開發,并滿足這類快速發展的需求。我們相信霍尼韋爾能夠在中國取得進一步發展。
連曉東:結合霍尼韋爾的發展歷程,有哪些典型做法,值得中國工業企業學習和借鑒?
余鋒:第一,盡量不要老往紅海里面鉆,不要只看到快錢。有個現象在中國比較典型,就是很多行業三年前是藍海,現在已經變成了紅海,藍海變紅海是各行各業的必然規律,但在中國這個變化太快了。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一窩蜂地扎進去,看到一家企業賺錢了,大家就都紛紛入局,卷價格,最后誰都賺不到錢。企業應該有差異化的策略,堅持長期主義,互相打好配合,這樣這一賽道以及賽道上的企業才能實現長足、可持續發展。
第二,在做大的時候,更應該考慮的是做強。現在很多企業掙了點錢,就開始擴產,但這時候往往會出問題。要往深去做,做核心技術,做出利潤和效益,這樣做下去未來是會有高度的,到時候再去做大,會比一開始就盲目做大效果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