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行業為重點,采用境外投資、工程承包、技術合作、裝備出口等方式,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推動裝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建立產能合作項目庫,推動重大示范項目建設。引導企業集群式走出去,因地制宜建設境外產業集聚區。加快拓展多雙邊產能合作機制,積極與發達國家合作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建立企業、金融機構、地方政府、商協會等共同參與的統籌協調和對接機制。完善財稅、金融、保險、投融資平臺、風險評估等服務支撐體系。
3.“一帶一路”建設
秉持親誠惠容,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開展與有關國家和地區多領域互利共贏的務實合作,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與沿線國家發展規劃、技術標準體系對接,,推進沿線國家間的運輸便利化安排,開展沿線大通關合作。建立以企業為主體、以項目為基礎、各類基金引導、企業和機構參與的多元化融資模式。(推動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新亞歐大陸橋、中巴、孟中印緬等國際經濟合作走廊建設,推進與周邊國家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同構建連接亞洲各次區域以及亞歐非之間的基礎設施網絡。)
四、“十三五”期間儀器儀表企業該如何自我建設
1.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實現重點領域向中高端的群體性突破。
2.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強國戰略,全面強化企業質量管理,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解決一批影響產品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加強商標品牌法律保護,打造一批有競爭力的知名品牌。
3.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支持企業提高質量在線檢測控制和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追溯能力。
4.鼓勵企業并購,形成以大企業集團為核心,集中度高、分工細化、協作高效的產業組織形態。
除此之外,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國家還將完善質量監管體系,加強國家級檢測與評定中心、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儀器儀表的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十三五”即將啟程,在這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十字路口,中國儀器儀表將在歷史的舞臺大展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