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數據,目前我國參與工業互聯網產業的企業數量約為1012家,從業務類型上可以分為產品和技術提供企業、規劃設計和咨詢服務企業、系統集成商、行業用戶以及協會等其他部門。
部分企業業務存在交叉,但從產業市場結構上看,我國工業互聯網企業主要偏向于邊緣層,提供產品和技術企業占比為51.57%,達到一半以上,但真正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企業數量較少,占比不足10%。如何提升PaaS層資源整合能力以及綜合應用能力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所面臨的重要問題。
在產業鏈下游,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2019年2月發布的《工業互聯網垂直行業應用報告》中指出,工業互聯網應用發展要經歷“單點應用-單鏈應用-產業鏈應用”三個發展階段,我國目前企業大多處于單點應用的初級階段,在報告中還構想了輕工家電行業、工程機械行業、電子信息行業、鋼鐵行業、高端裝備行業等8個行業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
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在企業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的努力下,我國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將會越來越多,逐漸向產業鏈應用方向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3、產業鏈建設現狀及規劃
整體看,工業互聯網政策支撐力度強,配套措施到位,行業投資事件頻繁,而上述利好條件也進一步帶來了其市場規模的迅速發展。
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到來,世界主要工業化國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美國在實施先進制造戰略的同時,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德國依托雄厚的自動化基礎,推進工業4.0。中國則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戰略,要實現智能制造的工業轉型與突破,力爭邁入制造強國。
2018年是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元年,市場規模為4501億元。工業互聯網熱度不斷升高,在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下,產業步入快車道,發展工業互聯網既是兩化融合大勢所趨,又是國家戰略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據2019工業互聯網峰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陳肇雄引述的觀點2019年我國工業互聯網產業市場規模達4800億元,較2018年增長6.64%。
平臺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是面向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 需求,構建基于海量數據采集、匯聚、分析的服務體系,支撐制造資源泛在連接、彈性供給、高效配置的載體,其中平臺技術是核心,承載在平臺之上的工業APP技術是關鍵。
工業APP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是工業技術軟件化的重要成果。2019年12月10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劉多介紹,重點工業互聯網平臺中,平均工業設備連接數65萬臺,平均注冊用戶數50萬,平均工業APP數1950個,平均活躍開發者人數3800人,平均工業機理模型數830個。
根據《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考核目標是2020年建成5個左右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形成10個以上公共標識解析體系服務節點,標識注冊量超過20億。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政策解讀發布數據,目前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功能不斷增強,二級節點達47個,覆蓋19省20個行業。
多地吹響新基建項目投資“集結號”
隨著國家對新基建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地方版新基建相關政策路線圖日趨清晰。近半月來,包括江蘇、上海、天津以及廣州、昆明等多地連出新政,圍繞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投資規劃一批千億、萬億級新基建項目,并謀劃千億級產業集群。浙江、成都等地正在醞釀新基建專項規劃和投資指導意見。業內預計,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或超1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