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海外龍頭積淀深厚,領先優勢明顯
3.1 工業化起步早,行業發展帶動需求
美國、德國、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工 業基礎雄厚,長時間以來在電子測量 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早在1790年代就進入了工業化 早期階段,并于19世紀60年代進入 重工業化時代,比中國領先一個世紀。 19世紀末,美國進入電氣時代,期間 美國工業化不斷加深;1960年代, 集成電路的出現實現了元件、材料、 電路的三位一體,電子測量儀器邁入 了現代化、智能化的發展階段。國外 電子測量行業已進入成熟期。 千禧年來臨,西方國家開始3G時代, 是德科技開始提供3G無線、光學、 寬帶互聯網協議及分組語音網絡和服 務的服務提供商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 進入5G時代,美國電子測量儀器廠 商因勢利導,乘5G之風快速發展, 同時向汽車以太網、工業數字化等方 向發展。
3.2 政策重點扶持,行業快速發展
歐美日等國家將“發展一流的科學儀器支撐一流的科研”作為國家戰略,對科學儀器的裝備和創新給予重點扶持。 美國于1993年提出“先進制造技術計劃“,并于1995年提出“敏捷制造使能技術戰略發展計劃”,以促進美國制造業發展,極大 推動了電子測量儀器行業發展。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在2011年到2018年共資助儀器類基礎研究設備與設施建設約55億美元,專用型 儀器的創新則通過相關聯邦機構進行分類資助,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能源部、國防部都有固定的科學儀器與儀器設備支持專項。美 國政府對儀器儀表的資助分為創新性方法、系統研發和產業化三個階段,后兩階段只資助企業,資助強度是創新性方法的10倍以上。
3.3 多領域齊頭并進,投資并購擴張產品線
多領域齊頭并進,以投資收購完善業務及產品線。在上市的七年內,是德共計完成十余次大型收購項目。在量子領域方面,是德科技 于2016、2019、2021年分別收購了Signadyne,Labber Quantum和Quantum Benchmark,增強是德科技量子產品的競爭力。在網絡安全和5G方面,是德科技于先后收購Ixia,SCALABLE Network Technologies,Sanjole,進一步加強是德科技面向通信、航空航天 等領域的產品組合。在研發軟件解決方案方面,是德也陸續收購Anite、Eggplant等,擴展公司在軟件方面的實力。
3.4 產品技術優勢明顯-產品布局全面,覆蓋高中低端
是德科技起步早,技術水平高,產品布局全面,覆蓋所有產品領域 和高中低端所有等級的產品,并且為電子設計、電動交通、網絡監 控、5G、LTE、物聯網、智能互聯汽車等提供測試解決方案。 國內公司起步較晚,更注重單一儀器的生產與研發,在模塊化儀器、 設計測試軟件和無線等產品領域涉足較少。
前瞻思維成就技術領跑。是德科技連續多年將高研發費用投入到5G的測試中,在頻段、帶寬、通道數、系統仿真等技術方面均處于業 內領先位置。2017年,是德推出業界第一臺頻率覆蓋高達110GHz、最大分析帶寬為5GHz的分析儀,覆蓋頻率成為業界第一,遠超 過業界平均水平,為發展留有余地。 積極合作,夯實產業鏈基礎。在2011年5G定義剛被提出之時,是德科技的前身安捷倫已參與到三星驗證5G速度的項目之中。在2014 年,是德科技已和中國移動研究院簽署5G戰略合作協議,是德科技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以及高通、小米科技、 OPPO、VIVO、一加等芯片和移動終端廠商也都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關系。
4 政策積極推動,國內廠商持續追趕
4.1 工業化步入快車道,下游需求旺盛
國內工業化進程相對較晚,新中國成立后, 中國開始工業化進程,導致我國電子測量市場起步較晚,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 1953年至1956年,“一五”時期初步奠 定了新中國工業化的基礎,我國電子測量儀器行業迎來第一次發展機遇。 20世紀80年代,新中國打下了較好的工業基礎特別是重工業基礎,于此同時中國也 開始采用國外的設備建設自己的通信網絡。 1978年-1990年,隨著改革開放,外資技術經驗和設備引入,國內集成電路產業全面復蘇。1987年,中國第一張1G網絡正 式部署。進入千禧年,中國在3GPP組織 占有一席之地,開始追趕上歐美國家的步伐。
4.2 政策大力支持,疫情凸顯行業know how能力-實體清單及疫情限制
2021年8月,是德科技因向中國、俄羅斯等15個國家出口 多發射場景生成器(可用于建模和模擬各種形式的電子戰)而 被美國國務院判定其中一些違規行為損害了美國的國家安全, 罰款660萬美元。美國的實體清單政策或限制是德科技部分高 端儀器對中國的出口,有利于國內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