⑶浙江省智能傳感器參與者以大中型業企業為主:截至2021年9月,根據企查貓數據,浙江省企業中,企業名稱或者經營范圍內含有“智能傳感器”的大中小企業共34673家。按注冊資本劃分,注冊資本在100萬以下的企業有8654家,100-500萬的有13053家,500-1000萬的有4224家,1000萬以上的有8742家,占比分別為24.96%、37.65%、12.18%以及25.21%。
⑷浙江省智能傳感器行業重點企業中,以盾安傳感(主營壓力傳感器)和士蘭微電子(主營IMU和麥克風傳感)為先。士蘭微成立于1997年9月份,總部位于浙江杭州。2003年3月,士蘭微在上交所掛牌交易,成為中國境內第一家上市的集成電路廠商。
⑸“十四五”期間浙江省持續完善智能傳感器產業鏈:目前,杭州物聯網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總體走在全國前列,在無線傳感網、射頻識別、物聯網技術應用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核心技術,為物聯網產業化應用打下了良好基礎。傳感器是物聯網的基礎與核心,浙江省物聯網產業的高速發展將給智能傳感器帶來新的機遇。根據浙江省政策規劃,“十四五”期間,浙江省將進一步推動智能傳感器關鍵技術突破,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鏈不斷完善。
⒌山東省智能傳感器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分析
⑴山東省支持智能傳感器技術發展:年來,山東非常重視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智能傳感器的發展。2014年出臺的《關于貫徹國發〔2014〕4號文件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明確了到2020年微機電系統(MEMS)技術的發展目標。隨后又連續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山東省行動綱要》、《山東省“互聯網+”行動計劃(2016-2018年)》、《山東省“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山東省“十四五”工業和信息化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等政策,支持山東省高端傳感器技術的發展。
⑵山東省依托本地產業基礎發展智能傳感器:山東省重點區域依托各市產業基礎,發揮國家集成電路設計濟南產業化基地、青島嶗山微電子產業園、中德生態園集成電路產業基地、淄博電子信息產業園、煙臺光電傳感產業園、濰坊聲學光電產業集群等集聚優勢,大力支持聲學、壓力、氣體、溫度、紅外、生物醫學等傳感器突破發展。
⑶山東省聲學傳感器領先:2020年山東省智能傳感器企業數量達到70余家,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9.1億元,在聲學、壓力和非制冷紅外傳感器等領域具有比較突出的行業地位和競爭力。但山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起步較晚,和國內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定差距,目前正處于由傳統型向智能型發展的關鍵階段。
⑷根據山東省政府公布的數據,2020年山東省智能傳感器行業企業有70余家。山東省分布有全球MEMS傳感器領先企業、國內龍頭企業歌爾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國內領先企業共達電聲股份有限公司。
⑸山東省規劃到2023年實現智能傳感器主營業務收入300億元:根據《山東省推動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山東將重點發展聲學、壓力、氣體、溫度、紅外、生物醫學等領域智能傳感器產品,著力突破芯片設計、封裝測試、系統集成等關鍵技術。到2023年,山東省規劃智能傳感器主營業務收入達到300億元。到2025年,山東省智能傳感器產業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培育一批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封測和系統集成的龍頭骨干企業,努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