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飛天,“羲和”逐日、“嫦娥”奔月、“天和”巡空……這些“飛天夢”的成功實現(xiàn),無一例外均與陸元九院士的科研成果息息相關。
為了使載人飛船、人造衛(wèi)星、運載火箭等航天器深空探索不迷路,讓這些航天器的星辰大海征程無迷途,就必須裝備慣性導航系統(tǒng)。
陸元九,正是我國慣性導航這一尖端領域的奠基者與探路者。
陸元九,著名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他是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開拓者之一,他是在全世界首次提出“回收衛(wèi)星”理念的科技之星,創(chuàng)造性運用自動控制觀點和方法對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進行精深論述,為“兩彈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作出卓越貢獻。
他是屹立于我國科學高地與科技前沿的“雙料院士”: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以101歲高齡,于2021年“七一”前夕,成為“七一勛章”的最年長獲得者。
世界首位慣性導航博士,斷然拒絕加入美國國籍
陸元九出生于1920年元月九日,其生日便是其名字“元九”的直接由來。
陸元九于1937年成為中國內地首批系統(tǒng)學習航空理論與技術的本科大學生。畢業(yè)后,成績優(yōu)異的他先是留校任教,繼之獲取公費赴美留學資格;1945年他遠涉重洋赴麻省理工學院深造,當其獲悉自動控制領域權威專家德雷伯教授新設儀器學專業(yè)之時,遂果斷加入儀器學教研室。
陸元九成為德雷伯教授所新創(chuàng)儀器學專業(yè)的首位博士研究生,由此一步一個腳印地跨入儀器學科的前沿,尤其在自動控制與慣性導航技術領域造詣頗深。
陸元九憑借刻苦鉆研與精深科研,于1949年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慣性導航領域博士。時年29歲的他成為麻省理工學院副研究員、研究工程師。美國政府讓麻省理工學院勸說身為科技精英的陸元九加入美國國籍,但他心系祖國,毫不猶豫放棄美國國籍。
其時,新中國成立伊始,百端待舉,一心報效祖國的陸元九歸心似箭。他經(jīng)過精心籌備,克服諸多困難,費盡許多周折,于1956年登上回國的遠洋輪船,歷經(jīng)二十余天艱辛異常的海洋顛簸,終于回到祖國懷抱。
胸懷科技報國赤子之心,開創(chuàng)性貢獻自動化事業(yè)
陸元九身懷自動控制與慣性導航絕技,胸懷一腔報國熱情,被分配至中國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中國科學院,擔任研究員、研究室主任,繼之擔任副所長。
他與新中國首批科技工作者一起奮力開拓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事業(yè),滿腔熱忱地參與籌建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從落實辦公場所,到組建科技隊伍,再到購置試驗設備,他全然置身其中,凡事親力親為。
陸元九馬不停蹄地奔赴全國各地開展調研,熟悉掌握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深入剖析自動化科學技術發(fā)展所面臨困難,研究探索驅動自動化科學技術跨越式發(fā)展的對策舉措,充分展現(xiàn)自動化科學技術的美好愿景;與此同時,他著力推進工業(yè)生產自動化研究,并主持了飛行器自動控制研究、穩(wěn)定系統(tǒng)研究等,取得了豐碩成果,為推動我國自動化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貢獻。
航天慣導系統(tǒng)領軍人物,讓星辰大海征程無迷途
陸元九一心攻關“兩彈一星”工程, 一生無悔奉獻航天事業(yè),成為中國航天慣導系統(tǒng)的領軍人物,使載人飛船、人造衛(wèi)星、運載火箭等航天器深空探索不迷路,讓這些航天器的星辰大海征程無迷途。他為我國慣性技術的跨越式發(fā)展及其在運載火箭、導彈武器、人造衛(wèi)星和載人飛船領域的深入應用作出了杰出貢獻,同時為以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規(guī)劃與論證作出了重要貢獻。
1958年,中央決定以中國科學院為主組建專門的研究、設計機構,研制人造地球衛(wèi)星。陸元九的工作重心遂由原先的自動化轉向人造衛(wèi)星、探空火箭等新領域。
陸元九創(chuàng)造性地提出,要進行人造衛(wèi)星自動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這是世界上首次創(chuàng)立“回收衛(wèi)星”理念。
與此同時,經(jīng)過陸元九及其同事歷時兩個余月的深入研究與積極探索,我國第一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應運而生。
作為我國著名的陀螺、慣性導航專家,陸元九獨具匠心地運用自動控制理念與方法論對陀螺及慣性導航原理進行深入論述,并利用自動控制技術,改善慣性器件及導航系統(tǒng)的性能;在國內首先開展液浮慣性技術的研制工作,并參加了有關基地的建設;參加、組織或領導液浮、氣浮、撓性等多種陀螺、加速度計、平臺及捷聯(lián)慣性導航系統(tǒng)的研制,解決動態(tài)誤差等關鍵問題。其科研成果應用于多種運載火箭、衛(wèi)星等空間飛行器中。為“兩彈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陸元九在孜孜不倦從事“兩彈一星”相關陀螺、慣性導航等科研工作的同時;不辭勞苦地著書立說,將其在陀螺、慣性導航等領域的研究成果與經(jīng)驗專長編撰成理論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