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由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中國藥科大學聯合舉辦的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平臺國產科學儀器試驗驗證中心(生物醫藥)暨中國藥科大學聯合實驗室成立大會在南京舉行。現場,江蘇首家國產科學儀器試驗驗證中心和“江蘇省國產科學儀器產業聯盟”同時揭牌成立。目前,江蘇國產科學儀器創新動力如何?未來如何讓更多國產科學儀器“更鋒利”?
科學儀器就像戰士的武器
如何理解科學儀器的重要性?打個比方,如果沒有好的工具,就像士兵沒有槍、畫家沒有畫筆一樣。可以說,科學儀器,是工業生產的“倍增器”,是科學研究的“先行官”,是先進制造的“急先鋒”。
“科學儀器是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更是重要的原創性科技成果。”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主任韓玉剛認為,要想成為科技強國,首先必須成為儀器強國。重大科學研究成果的取得,往往是以高端科學儀器突破為先導,特別是在實驗科學研究領域,高端儀器更是推動重大原始創新成果產出的必要條件。他舉例,據不完全統計,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項中,74.6%的化學獎和90%的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成果都是借助各種先進儀器完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有資產管理處處長劉兼唐認為,科學儀器是科學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和手段,是推動科技創新的重要支撐,科研儀器、研究裝備的先進程度代表著科學技術的高度。
江蘇省科學儀器自主研發情況如何?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景茂給出一組數據。據省大型科學儀器信息公示數據,江蘇利用財政資金購置的50萬元以上大型科學儀器設備,近6800臺套來自進口,國產設備占比僅25%。2011年起,江蘇作為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的首批試點省份之一,有江蘇天瑞、昆山禾信質譜、蘇大維格等多家企業獲得國家重大專項項目18項,項目總經費8.3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3.6億元,通過項目實施,在科學儀器自主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總體來講,江蘇科學儀器行業整體起步較晚、基礎薄弱,國產科學儀器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高端儀器研發面臨較大難題,大型科學儀器國產化率低。景茂談到,科學儀器研發難度大、周期長,國產儀器在工藝、材料、系統、穩定性、可靠性上與進口儀器相比差距大,科學儀器研發從基礎理論到制造工藝再到上下游產業鏈,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激發國產儀器創新驅動力
國產科學儀器迭代升級動力不足怎么辦?儀器試驗驗證中心來“加油”。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副主任孫興蓮介紹,圍繞國產科學儀器整體性能提升的目標,推動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企業多方聯動建設集技術試驗、技術驗證、技術研究和技術轉化為一身的“國產科學儀器試驗驗證中心”,打造應用、驗證、研發、改進、培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激發“政產學研用”整體效能,促進國產科學儀器迭代更新,提升性能指標、可靠性和穩定性。
現場,江蘇省科技資源統籌服務中心聯合中國藥科大學、中科院蘇州醫工所等近20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江蘇省國產科學儀器產業聯盟”,聚焦國產科學儀器關鍵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及測試技術與方法,推進國產科學儀器展示引領和應用示范,擴大國產科學儀器產業“朋友圈”。
江蘇要擔起國家科技創新格局“第一方陣”使命,就必須推動國產科學儀器研發,支持高水平自立自強。景茂說,發揮國產科學儀器產業聯盟和試驗驗證中心的作用,搭建供需雙方對接橋梁,促進高校院所與國產科學儀器廠商建立密切合作關系,快速形成科學儀器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的發展模式,激發國產儀器創新驅動力。
常州磐諾儀器有限公司銷售總監葛海鳴介紹,聯盟的成立意味著可以“報團取暖”,豐富國產儀器產品線,開拓市場,高精度對接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需求。“聯盟的成立給我們帶來了極大機遇,希望依托這個平臺得到實驗數據,用數據證明儀器的性能。”
“通過產業聯盟,匯聚區域資源,打造創新高地,早日實現用我國自主的儀器設備來解決重大基礎研究問題。”孫興蓮介紹,通過聯盟引導高校院所、專業機構及企業“抱團使勁”,建立產業上下游、產學研信息、知識產權等資源共享機制,促進資源高效流動和服務融合,提升國產科學儀器產業的整體技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