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里,可以打通產學研。”中國科學院博士羅飛說,他幾年前來到溧陽,專注鋰離子電池新型納米硅碳負極材料研發,后來科技成果直接轉化為產品,不少用戶就是當地的企業。
“在溧陽中關村大道,可以找到十多家我們企業的供應商,都是我們落戶溧陽后,跟著過來的。”華夏說,聚集成“4小時產業圈”,更容易產生創新成果。
相比傳統燃油車,新能源車的更迭周期大幅縮減,整車項目約一年一小改,兩年一中改,開發周期在一年半左右。
創新供應鏈,也是“4小時產業圈”的一大優勢。
“這就對零部件企業響應新需求的速度、同步開發能力等提出更高要求。處在4小時產業集群圈中,對于整車廠和供應商而言,溝通成本、協同設計、測試效率都將獲得改善。”宋亭亭說。
理想汽車常州基地的機器人在安裝車窗玻璃。新華社記者李博 攝
“在產業供應鏈不穩定的時期,江蘇作為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積極幫助上汽集團、特斯拉在江蘇的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打通物流運輸通道。”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產業轉型升級處處長熊斌謙表示。
以2022年春天半個多月的數據為例,江蘇累計發往上汽、特斯拉零部件運輸車輛超過600車次,為2家企業解決超450家紅燈供應商物流運輸問題,占2家企業紅燈供應商總數的90%。
相比電動化,汽車智能化、網聯化變革涉及的領域更多,程度也更深,可以想象的空間也更大。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將堅持“車—能—路—云”融合發展。
專家分析,汽車產業鏈長,乘數效應達1:10,即汽車每1個單位的產出,可帶動國民經濟各環節增加10個單位的產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融合發展,有望帶來更大拉動效應。
2023年夏,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上,長三角勾畫一個新目標:打造新能源汽車世界級產業集群。“4小時產業圈”將繼續展現創新活力。(記者:熊爭艷、潘曄、周蕊、魏一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