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喬琪
“特種機器人作為機器人產業的重要分支,憑借其環境適應性強、任務執行效率高等特點,在工業、軍事、救援、醫療等領域展現出巨大應用潛力,是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保障社會安全的關鍵技術載體。”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生產計劃部邢京龍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他圍繞特種機器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全球正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以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成為驅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
邢京龍介紹,從產業角度來看,我國在特種機器人領域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也存在著部分核心技術短板、復雜環境應用突破難、產業協同不足、應用生態尚未健全等問題。他建議,加強頂層引導與政策支持,進一步強化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和關鍵技術攻關,推動特種機器人產業穩步發展。
邢京龍提出,整合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工業設計中心等資源,加強國家級特種機器人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發揮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的引導作用,扶持特種機器人基礎理論研究,重點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實現核心部件自主可控;對應用企業給予稅收減免和補貼,建立首臺(套)裝備應用風險補償機制,降低應用成本;推動行業協會制定特種機器人安全標準、性能測試規范,促進產品互認與規模化應用,加強頂層引導等。
邢京龍建議,加強新興技術融合,推動重點領域探索應用。例如,深化AI(人工智能)融合,推動多模態大模型與特種機器人技術結合,提升環境交互與自主學習能力,支持產學研聯合攻關,鼓勵跨領域和跨學科的融合與創新;加強特種機器人復雜環境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創建國家級應用示范區,在重大工程中實施“機器人+”示范項目,拓展典型應用場景與示范推廣,重點領域可先行先試,強化礦山無人化、地面空中協同、百米以上高層建筑消防、移動重載機器人等研究,深挖特種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