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公司展示的未來汽車部件數字化設計和生產操作平臺,利用虛擬現實技術、3D打印技術為用戶量身定制車輛。用戶可以戴上Oculus Rift虛擬現實顯示器,提前看到自己所需車輛的真實形狀。圖中顯示屏上左邊部分是虛擬設計,右邊部分是真實部件。
專家介紹,德國機器人企業各有各的特色,在人機交互、共同操作、安全機制、軟件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特別是以數據驅動為特色的智能技術應用等方面,投入大量研發力量,逐步向以云機器人為代表的軟件機器人發展,并不斷提出新的機器人理念。而中國除了少數企業外,大多數還處于無技術創新、國外技術拿來即用的“跟風”狀態。中國機器人企業在核心技術、核心部件、感知系統、關鍵應用工藝上都很欠缺。

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美國微軟公司和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宣布合作,微軟將為羅·羅提供Azure物聯網套件和柯塔娜智能套件,并集成到其整體服務解決方案,以擴展其數字功能,實現航空發動機智能化。微軟提供的套件可收集航空發動機的安全運行數據、空中交通管制信息、航空線路和燃料使用數據,從而可以監測操作異常和進行智能反饋。
機器人產業是德國政府著力推動的“工業4.0”戰略所涉及的重點領域,德國已把更多的投入放在智能設備、智能交通、智能工廠的開發。因為德國人深知,制造業是所有工業的基礎和核心,沒有先進制造業,就沒有先進設備,就談不上有先進的生產和產品。制造業是德國經濟的靈魂,從本屆展會上不難發現,德國智能機器人和“工業4.0”理念已經廣泛滲入到機械、汽車、能源、化工等各個領域,德國工業正在醞釀著從量變到質變的新飛躍。

德國庫卡公司展示的“咖啡4.0”項目。它形象地描述介紹了物聯網世界人與機器、機器與機器的關系。客戶只要用手機掃描杯子底下QR密碼,輸入想要的咖啡類型,數據就能無線傳輸到系統云計算平臺,信息自動處理后傳輸給機器人和咖啡機,機器人將杯子送到咖啡機并自動注入所選擇的咖啡,然后送到客戶手中。所有的操作由機器自動完成,不需要人動手。這是一個典型的“工業4.0”時代量身定制的生產和服務模式,該模式可以應用在消費服務領域,也可以應用在產品制造和車輛交通領域。
采訪中,德國專家認為,“工業4.0”并非是解決中國產業結構升級和產能過剩的唯一法寶。德國“工業4.0”也只是剛剛開始,雖然有西門子、庫卡這樣的少數大型企業已經跟上了“工業4.0”的步伐,但大多數德國中小企業離此目標還相當遠。在推動“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中,不能操之過急,更不能“一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