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林業科學院林產品檢測中心以400.7萬元采購了10臺(套)實驗室儀器設備,該中心此次采購的儀器主要有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氨基酸自動分析儀、全自動間斷化學分析儀、高效液相色譜儀、離子色譜儀、全自動酶標儀-洗板機、電位滴定儀、超凈工作臺、氮吹儀、生物安全柜。所采購儀器全部為國外進口。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了行業內人士的廣泛關注,事件的焦點在于如此眾多的各型儀器設備,無一例外全都是進口產品,看不到國產儀器的影子。無獨有偶,不久前,南昌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公布了食品檢測儀器設備采購的中標結果。此次共采購檢測儀器11臺(套),總中標金額3 665 000元。其中進口食品檢測儀器中標金額為3 205 000元,國產食品檢測儀器中標金額為460 000元,國產儀器中標金額約占總額的12.6%,不足兩成。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國產儀器在歷次的競標活動中“戰績”如此慘淡?遺憾之余,筆者也對此現象做了一些簡單的分析。
首先是品牌影響力,許多知名的國際儀器儀表行業巨頭,如賽默飛、安捷倫等,都有半個世紀以上的發展歷史,早已在行業內奠定了全球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提到儀器儀表行業,首先想到的就是這些大咖,國內儀器儀表廠商被這些大咖搶盡了風頭,自然會被埋沒,難有出頭之日。
其次是技術方面的實力,經過了半個世紀的沉淀,國際巨頭們的產品在技術方面早已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水準,而國內儀器儀表廠商多是從代理商逐步走上自主研發之路,其創新能力比較薄弱,很多核心技術受制于人,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較大突破。
還有就是產品質量問題,企業和科研院所在選擇上主觀意識偏向于進口產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進口產品質量方面更加可靠,無故障運行時間更長久。這和制造業的水平是有很大關系的,國內制造業在精度方面與國外先進水平差距較大,很多精密儀器儀表內部的精密零部件,國內加工制造的水平無法滿足要求。
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當前國產儀器儀表產品競爭力弱,不被看好的現狀,雖然如此,這種現狀也并不是無法改變的。十三五以來,國家大力扶持制造業升級轉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國內制造業的精度會有極大提升,到時候,國內儀器儀表廠商也能做出一流的產品與國際名企一較高下。
另外,政府對國產儀器采購的重視和扶持,也會給國產儀器儀表廠商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就在近期舉辦的兩會期間,科研儀器的采購成為了代表們熱議的話題,大家都在為國產儀器采購的政策扶持進言獻計,相信兩會之后,國產儀器的采購市場將會是一番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