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之春,一場發源于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繼續發展,但各個省都加大了對確診、疑似和密切接觸者的跟蹤和隔離,通過對小區的封閉管理,能夠有效避免更多人被感染,為整個戰疫的成功奠定基礎,而新藥的臨床試驗,治療方案的改進,相信對于病人的治愈將起到促進作用。
此次突發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將會對中國制造業帶來哪些深刻的影響?促進我國制造業實現哪些變革?
1、制造企業將會更加注重對HSE(健康、安全與環境)的管理
此次疫情發生之初,武漢一家上市公司的員工就出現了被感染的狀況。如果由于在企業中員工之間的密切接觸而導致交叉感染,對于企業將可能成為滅頂之災。因此,此次疫情將會促進廣大制造企業,大大加強員工的健康、安全與環境的管理,強化災難預警機制。
2、中國制造企業將更加務實地推動智能制造
此次疫情正值中國傳統的春節,疫情的發展對我國制造業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大量勞工無法按期返崗。這為急于開工的制造企業,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企業可以說是雪上加霜。因此,從長期來看,制造企業的負責人勢必會更加重視智能制造,推進少人化和柔性生產,聘用更多高技能和多技能的工人,從而能夠更好地應對勞動力的波動。
另一方面,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出現了醫用口罩、防護服、護目鏡等防護產品生產不及時,跟不上需求的情況,也會促進生產相關醫療物資和醫療器械的制造企業更加注重推進柔性自動化生產線的應用,構建智能工廠,減少對人工的依賴。同時,還應著力提升物流供應鏈的智能化,提升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
此外,通過此次疫情,很多企業也會重新反思“零庫存”,實際上,企業對關鍵的原材料、零部件,保有一定庫存還是必要的。
3、中國制造企業將更加主動地擁抱數字化轉型
2月10日,很多企業選擇了讓員工在線辦公。由于爆發性增長的海量服務難以響應,幾個中國主流的互聯網公司的在線協作平臺都出現了一些問題。這也體現出企業對數字化技術的現實需求。可以預見,制造企業會對遠程協作的任務管理、項目管理、工作流管理等軟件提出迫切的需求。
數字化技術的深層次應用,可以幫助企業提高員工的協作效率,提高生產與運營的透明度,幫助企業更高效地應對市場需求的波動,縮短新產品上市周期,乃至創新商業模式,由賣產品轉向賣產品使用的服務。而數字化轉型最根本的價值,是能夠幫助制造企業的各級領導真正從全方位洞察數據,從數據中看出正確的趨勢。可以肯定的是,在此疫情之后,制造企業會更加重視對BI、大數據分析和AI等技術的實際應用,并對數據分析師提出迫切的需求。
正如此次疫情的各種數據,如果僅僅看目前的整體數據,看到的是感染人數的迅速增長,抗擊疫情的形勢非常嚴峻。但如果分開來仔細分析湖北之外的數據,實際上已經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而如果僅僅看各個省的數據,所獲得價值還是有限,需要仔細看各個市,甚至縣區的數據,才能更加全面地分析出疫情的發展變化。這個例子展示出對數據進行多維度分析的價值。
4、制造企業將會積極推進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智能服務
在病毒疫情、地震、臺風等意外事件發生的時候,制造企業的維修服務人員往往不能及時趕到現場。因此,推進基于工業互聯網的遠程智能服務,通過增強現實等技術進行遠程指導,基于對設備的運行狀態監控進行故障預警,這些智能服務會逐漸從理念變成現實。
此次武漢建立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臨時醫院,在短短幾天之內,提出了巨大的對工程機械設備和相關物資的需求。因此,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對設備和物資進行優化調度,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需求。
顯然,此次疫情之后,制造業服務化和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會有更清晰的方向。
5、生命科學產業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