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陳浩杰
2012年,兩個好消息讓沈陽機床震驚了全球同行:
一是在美國加德納公布的世界機床行業排行榜上,沈陽機床憑借27.8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80億元)的銷售收入,排名世界第一;
二是歷經5年攻關,i5智能機床操作系統研發成功,這是世界上首個全智能機床“大腦”。
后來證明,這兩大里程碑事件標注的,不僅是沈陽機床發展的頂點,更是興衰的拐點。接下來的時間里,沈陽機床業績斷崖式下跌,走上巨虧之路,資不抵債,最終于2019年被司法重組。
朝陽即落日的背后,是一個個巨大的疑問:是什么原因讓業績全球第一的機床一哥,突然之間走向衰落?技術領先的i5智能機床,為何未能挽救沈陽機床的頹勢?
如今,距離沈陽機床司法重組正好過去整整兩年。兩年時間里,刻意低調的沈陽機床在困頓與變革中等待著破局和復蘇。昔日高歌猛進的盛景,以及那些閃耀著中國機床榮光的回憶,亦不時喚醒人們對重振大國重器的希望與期待。
人們驚詫于機床巨星的隕落,更為沈陽機床的先鋒改革未能走到最后而深感惋惜。盡管技術爭議持久未消,但i5數控機床的研發仍不失為中國機床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中國機床產業的一面鏡子,沈陽機床的成敗興衰,對今天機床行業的發展仍不乏深刻啟示。
專家表示,從沈陽機床來看中國機床產業的發展,有兩個核心問題值得整個產業界思考:一是敢于大冒險的為什么是沈陽機床?二是沈陽機床為什么最終沒能成功?
沈陽機床成敗教訓,也給東北振興帶來兩點啟示:一是東北本土并非沒有能夠啟發革命性技術創新的企業,為什么這類企業大多黯然落幕?二是當一項重大原創性技術出現時,政府的手應該如何與市場的手協調,才能避免陷入沈陽機床曾經面對的困境?
危機逼近:駱駝被一根稻草壓死
2019年5月,一筆441萬元的欠款,將沈陽機床的債務問題暴露出來,再之后,就是震驚行業內外的破產重組。此時,距沈陽機床問鼎機床行業世界第一,不過8年時間。
人們普遍不解:這么大一家公司,怎么突然就沒錢了呢?
沒錢是真的沒錢,只是并不突然。
知情人士介紹,作為沈陽機床原董事長的關錫友,對此做過深刻反思,稱“自己犯了錯誤”。“當時搞創新研發的時候沒有錢,關錫友沒有選擇從商業銀行借款,而是選擇了發行企業債。發二期債時,上面都批完了,正準備要發,結果東北整個債務爆發,債就沒發出去。”
▲沈陽機床原董事長關錫友。圖/新華社發
“這期債沒發出去,上期債還要還,造成債務集中償還,后來沈陽機床勒著褲腰帶償還了,其中也包括政府的一些支持,但這時候從東北特鋼開始,銀行出現了集體抽貸。沈陽機床一年的利息就要還11個億,自身根本無力解決,這才有后來通過司法重組的方法把債務給卸掉了。”知情人士解釋說。
一頭駱駝被一根稻草壓死,當然并不是那么簡單。一個廣被認可的事實是,即使關錫友沒有“犯錯”,無法逃避的債務危機,也早已為沈陽機床埋下了一顆不定時大炸彈。
事情的起源,要回到2007年。當時,關錫友找到遠在上海的同系師兄朱志浩,請他擔任上海研發團隊負責人,在上海組建了一支智能數控系統研發團隊。2012年,取名“i5”的智能數控系統研制成功,并于2014年開始生產銷售。據朱志浩等人介紹,i5系統的研發投入,以及在沈陽、德國開發的各種新機型(機床)的試制生產和測試推廣,總體費用達到十億元的數量級。這遠超出了沈陽機床當時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沈陽機床本身盈利能力非常有限。2007年,沈陽機床營收突破百億,但凈利潤只有7525萬元。即使是2011年沈陽機床以180億元的銷售額成為當年全球銷冠,利潤也不過一個億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