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網訊 4月27日,廣東初三、高三畢業年級學生及教職員工返校,日常體溫測量將是防控疫情的重要措施手段。記者獲悉,廣州科研工作者研發可拍照的額溫槍,能自動上傳數據,將體溫數據和身份綁定,信息可追溯,助力公共安全大數據分析及常態化防控。
體溫測量與拍照二合一
一個長約30厘米的可伸折測溫槍頭,下有能擺放拍照手機的底座,技術人員輕點手機屏幕上的“拍照”字樣,拍照的同時也測量了體溫,圖片和體溫數據同步上傳到系統后臺。
這就是可拍照額溫槍的使用流程,快捷而簡便。
長約30厘米的可伸折測溫槍頭能擺放拍照手機的底座
研發者姜立斌告訴記者,可拍照額溫槍創造性地將測體溫與拍照相結合,實現“1+1>2”的效果,已申請相關技術專利。據了解,目前在國內,將拍照與測體溫二者進行結合的技術設備還不多見。
集成創新是把各個已有的技術單項有機地組合起來、融會貫通,構成一種新產品或經營管理方式。姜立斌介紹,可拍照額溫槍能一鍵式完成額溫測量及人臉識別,上傳數據包含體溫數據、被檢測人信息(唯一)、額溫槍設備ID(唯一)三組數據的集合,現已成功制出樣機,目前正在積極準備量產。“我們的技術既有高科技屬性,但也屬于傳統行業內的集成創新。”他說。
記者獲悉,該項目已獲得廣州市科技局2020年重點研發計劃經費支持,多個政府部門有意試用。
提前預警助力常態化防治
全科醫生系統,是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自主開發的一套面向全國基層醫療機構免費使用的信息化管理工具,為全科醫生提供臨床決策支持,并有在線培訓平臺和在線會診、轉診功能。
廣東省家庭醫生協會會長吳育雄介紹,由于醫療條件的限制,基層診所不設置發熱門診,如果規定使用可拍照的額溫槍,通過信息綁定,就能有效減少誤報、漏報、瞞報,保證檢測數據真實有效并高效上傳,后臺可對高溫病人進行人臉識別和追蹤。借助大數據技術,平時可以對高溫人群進行動態監測,常態化防治,非常時期更能早發現、早報告,提前預警可能出現的疫情。
有醫護人員介紹,現有的普通額溫槍,多僅能測量體溫,從而篩查體溫異常者,但未將體溫與個人一一對應。可拍照的額溫槍能實現體溫與人的對應,具有可追溯的特點。有人舉例說,如在主要公共場所安裝使用這樣的產品,相信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能更精準地判斷體溫異常者,對密集接觸者的追蹤也能更加精準、便利。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姜立斌介紹,額溫槍的所有數據不會在前端設備上留存,后臺的數據將會由政府相關部門掌握,相信能更大限度地確保個人信息安全。
廣州科技抗疫又一利器
科技驅動成為中國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中國的科研工作者們在臨床救治和藥物、疫苗研發、檢測技術和產品、病毒病原學和流行病學、動物模型構建等方向,取得積極進展。新技術在戰“疫”中成長、成熟,彰顯了中國科技力量。
在吳育雄看來,可拍照額溫槍的研發,堪稱廣州科技抗疫的又一利器。“這一設備不僅僅可應用在疫情防控上,更能在常態下進行公共衛生疾病的預防,具有長遠的價值。”
使用
技術人員輕點手機屏幕上的“拍照”字樣,拍照的同時也測量了體溫,圖片和體溫數據同步上傳到系統后臺。
亮點
一鍵式完成額溫測量及人臉識別,上傳數據包含體溫數據、被檢測人信息(唯一)、額溫槍設備ID(唯一)三組數據的集合。
釋疑
如何保護個人信息安全?額溫槍的所有數據不會在前端設備上留存,后臺的數據將會由政府相關部門掌握,相信能更大限度地確保個人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