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聯酋“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美國“毅力號”三位“選手”在2020年7~8月的火星探測器發射窗口紛紛踏出了第一步,那么這三個國家這次發射的火星探測系統有何異同?我們通過一個表格來大致看下:
從表格上來看,三國對于這次火星探測的側重點不同,雖然NASA的火星探測器在發射時間上并沒有占到先機,但是它確實是離探索火星生物、了解火星是否宜居最近的一項挑戰。
結語:火星微生物探測開啟新篇章
從古至今,火星作為離地球最近、大陸面積與地球相似且環境最接近的行星,一直都在被人類向往和推測。
火星上曾存在過生物嗎?人類是否是從火星遷徙過來的物種?未來火星能否成為人類的“第二家園”?這些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飽受爭議的話題。
此前人類也通過火星探測器拍攝的照片,或是天上掉下的類似火星隕石的石頭了解過火星的情況,但由于去往火星技術受限,未曾有過精確細致的探索。NASA的“毅力號”這次就將帶著了解火星上微生物的目的,獲取樣本,未來可能真的能通過研究精確解答這些問題。
目前23日發射升空的中國“天問一號”已經在28日傳回了第一張“地月”合影,那么搭載如此多新東西的“毅力號”發射后續如何,我們依舊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