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市嘉定區重磅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專注于彌補智能傳感器“中國芯”短板,重點聚焦智能硬件、智能駕駛、智能機器人、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應用領域,著力發展基于MEMS半導體工藝,涵蓋力、光、聲、熱、磁、環境等眾多類目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助推千億級集成電路及物聯網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強勢布局千億級產業園
倘若把傳感器比作人的耳朵、眼睛、皮膚,那么智能傳感器則是為這些信息接收工具加上了睿智的“大腦”。無需司機掌控,汽車可以自動駕駛;攜帶手機運動,便能自動判定運動狀態;機器人模仿人類五官和大腦功能,完成各種動作……這些“黑科技”滿滿的場景,均離不開智能傳感器的廣泛運用。
智能傳感器涉及上至事關國家發展的軍事裝備、航空航天、衛星雷達,下到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汽車、手機、醫療器械、甚至智能兒童玩具等各個領域,其研發制造正成為我國智能制造領域一塊至關重要的“拼圖”。
嘉定區將智能傳感器產業作為區域經濟發展重點,搶抓機遇,強勢布局智能產業園。
園區規劃建設“一核兩區”:一核,即嘉定北部智能傳感器及智能硬件核心綜合產業集聚區,它以智能傳感器產業為基礎,物聯網應用為導向,分設科研功能區、研發中試區、企業聚集區、產業發展區和應用示范區;兩區,即徐行-菊園智能制造特色集聚區和安亭汽車電子特色產業集聚區。
徐行-菊園智能制造特色集聚區以工業控制為基礎,智能制造與創新為導向,重點建設傳感器和智能硬件產業,打造功能完善、適用于產業技術中試放大、可容納一定數量創新企業的綜合園區。
安亭汽車電子特色產業集聚區以汽車電子為基礎,智慧駕駛與交通為導向,重點攻堅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的技術高地,打造專業工業APP,全面覆蓋汽車行業的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營維護和經營管理等關鍵業務環節,助力汽車產業創新與變革。
據稱,至2025年,嘉定以智能傳感器芯片為核心的智能硬件相關產業產值將突破千億元,并將打造成為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的傳感器及智能硬件產業高地。
政策扶持覆蓋全產業鏈
嘉定區發布智能傳感器相關產業扶持政策,該政策包括39條舉措,強力推動智能傳感器上、中、下游全產業鏈加快發展。
嘉定在企業投融資、降低成本、研發創新、規模發展、人才集聚、合作交流等多方面為企業提供政策支持。
鼓勵企業投融資:
嘉定設立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專項扶持資金,重點支持智能傳感器相關企業的重點項目、成果轉化和產業化項目。
鼓勵國內外各類創業基金、投資公司、上市公司和其他機構在嘉定區設立主要投向智能傳感器產業的各類投資機構。
支持金融機構為智能傳感器相關企業提供貸款風險補償機制、融資擔保和貼息貼費等金融服務,對提供擔保的嘉定區內擔保機構,按年度擔保額的1.5%給予補貼。
對實現股改上市掛牌的智能傳感器相關企業,在按區上市掛牌補貼政策的基礎上,另行給予20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
對新建的智能傳感器相關項目,因項目建設需要向銀行貸款部分,對經核實后的貸款規模提供2個百分點的年度貸款貼息,最高貼息額500萬元/年,連續補貼三年。
支持企業降低成本:
對于落戶嘉定區的智能傳感器相關企業,經認定后優先予以供地、過渡廠房的支持。經認定新引進的智能傳感器相關企業,購買區內土地用于生產、辦公的,補貼最高1000萬元。
購買自用生產、辦公用房的,按購置價的10%-30%給予一次性購置補貼,最高1000萬元;租賃生產、辦公用房的,三年內按租賃價格的50%-100%予以補貼,三年累計最高1000萬元。
扶持企業研發創新:
對智能傳感器相關企業或機構開展智能傳感器及智能硬件高端通用器件、關鍵設備、核心材料、先進工藝等技術研發和產品攻關,達到國際和國內先進水平或填補國內核心技術空白的重點技術研發項目,經認定后按其研發投入的30%給予扶持,最高500萬元。
鼓勵智能傳感器相關企業建立企業技術中心、研發中心、工程研究中心、聯合實驗室等技術研發機構,首次被評為國家級、市級、區級的,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3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