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百度自動駕駛與禾賽科技簽約將定制激光雷達;小馬智行也宣布其自動駕駛系統將搭載美國初創公司Luminar的激光雷達;而且,華為的激光雷達已成為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的標配,還有一張Model Y頂著激光雷達在大路上測試開發的圖片也在瘋傳......在技術迭代的大浪潮下,真香定理誰也逃不過嗎?
強勢回歸C位,激光雷達上車“吉時已到”
據調研機構Yole預測,在2030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L2-L5)出貨量總額約在2390萬個,銷售總額超過139億美元。德邦證券預測2025年全球/中國市場激光雷達在下游配套汽車量產領域空間將有望分別達108.0/47.6億美元。從今年開始,便有一大堆配備激光雷達的量產車已經亮相,還有更多正在路上。
ARCFOX極狐宣布與華為合作共同打造高階自動駕駛量產車——ARCFOX極狐阿爾S華為HI版采用華為最先進的3顆96線車規級激光雷達搭載方案,可以實現300度視角,同時還裝配了6個毫米波雷達,12個攝像頭,13個超聲波雷達,同時搭載算力可達352Tops的華為芯片。 為何要搭載3顆激光雷達?要滿足城區+高速+園區的全場景使用,需要做全域掃描,特別是車的兩邊也要掃描到,譬如在轉彎時。另外,1顆激光雷達對于標準高速可以滿足使用需求,2顆甚至3顆激光雷達可滿足路況更復雜的鬧市區。而且全域掃描的密度均勻,要達到一定的點源質量,要求返回來的光線達到10%以上,才能保證點的密度,這也需要更多激光雷達,用一個激光雷達覆蓋的密度明顯不夠。
近來,豪華的配置讓蔚來擁有了從輔助駕駛跨越到自動駕駛的底氣,但為蔚來補上最后一塊關鍵“拼圖”的,恐怕還是位于車頂“暸望塔”位置的激光雷達。新發布的蔚來ET7在車頂中部融入國內激光雷達公司圖達通(Innovusion)的激光雷達。這枚來自圖達通的激光雷達擁有最遠500米的探測距離,10%反射率下250米的探測距離,最高分辨率0.06°*0.06°,水平視場角達到120°。作為量產車型上新引入的傳感器設備,它可以與毫米波雷達、攝像頭、超聲波雷達等眾多傳感器形成冗余,以保證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這枚激光雷達的重要性也使得圖達通成為今年一月“NIO DAY”上唯二擁有“姓名”的制造商。
另一邊,承載著厚望的小鵬P5宣布了搭載大疆專為L3/L4自動駕駛打造的Livox Horizon(覽沃浩界)激光雷達,其被安裝在前臉的左右兩側。技術上,其可利用激光雷達的激光三位掃描生成點云,從而創建3D地圖,并且可以讓NGP功能在城市中使用。并且將小鵬P5探測距離提升至 150 米(針對 10% 反射率目標物),橫向 120° FOV,前側向雙臺布置使得視野提升到 150°,144 線的點云密度,角度分辨率高達 0.16°,中心區域刷新率 20Hz,可實現高速公路、城區道路等場景下遠處障礙物的檢測。此外還有長城WEY摩卡SUV采用了德國Ibeo公司的固態激光雷達....
無論是傳統廠商還是造車新勢力,目前國內汽車企業都將激光雷達當作提升自己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一環。根據透露,2021年還將有更多整車廠量產搭載激光雷達的車型,包括寶馬、戴姆勒在內。此外,部分整車廠和產業鏈公司還通過產業投資,與激光雷達供應商實現更深的綁定,如百度、博世和安森美投資了禾賽科技,北汽、上汽投資了速騰聚創,安波福、麥格納投資了Innoviz等。唯獨缺了特斯拉。
特斯拉能繞過激光雷達嗎?
特斯拉放棄激光雷達,也是為了實現更低的成本,畢竟激光雷達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特斯拉的攝像頭+毫米波雷達的解決方案,高清攝像機成本也就幾十塊甚至十幾塊錢。這還幫助特斯拉拿下了不少的市場份額,何樂而不為呢?并且視覺方案的圖像成型快,能夠辨別顏色,同時可視化程度也比較高,在采集大量的用戶行駛數之后,不斷分析、總結、優化,從而反哺升級自動駕駛算法,強化其自動駕駛能力,這也是特斯拉的底氣。
但隨著電子行業的高速發展和規模化應用普及,激光雷達正在逐步解決體積和成本的問題。并且對于可以帶來更加實時準確的3D感知信息的激光雷達來說,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未來將會成為自動駕駛或高級別輔助駕駛的核心傳感器。也有研究機構測算,2025年固態/半固態激光雷達在ADAS上的需求量將達到470萬只,2030年有望達到1797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