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達就像是無用的闌尾。”對于被其他公司視為自動駕駛汽車“眼睛”的激光雷達,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卻一直嗤之以鼻。這次,馬斯克更進一步,計劃棄用所有雷達傳感器。近日,馬斯克宣布,從今年6月開始,特斯拉北美市場的Model 3和Model Y車輛的輔助駕駛AutoPilot系統中,將放棄使用雷達傳感器,轉而聚焦攝像頭視覺為中心的AutoPilot解決方案,特斯拉計劃近日發布基于純視覺系統的全自動駕駛FSD beta V9.0改進版本。
與特斯拉截然不同的是,很多自動駕駛公司以及汽車廠商采用的是“雷達+視覺”綜合解決方案:或采用毫米波雷達,或采用激光雷達,或采用多種雷達組合為主的感知系統,再加上攝像頭等元器件來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特斯拉棄用雷達一事在國際車壇引發軒然大波,并引發業內對于自動駕駛技術路徑的激烈討論。
純視覺能實現自動駕駛嗎?
純視覺技術方案的優勢在于,攝像頭獲取的視頻數據與人眼感知的真實世界最為相似,也最接近人類駕駛的形態。而且,在當前激光雷達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僅使用攝像頭更容易控制成本。此次,特斯拉全自動駕駛系統FSD beta V9.0版已準備就緒,其中只有攝像頭,而不再配備雷達。配裝這一版本的特斯拉車輛只依靠攝像頭視覺和智能處理技術來提供自動駕駛主動安全功能。
事實上,特斯拉方面去年曾透露正在研究一種“偽激光雷達”的新技術。該技術可以通過對攝像頭圖像的像素景深測算,在沒有激光雷達硬件的條件下,實現近似于激光雷達的距離探測精度,減少純視覺技術架構與激光雷達之間的性能差異。近來有消息稱,特斯拉帶有激光雷達的測試車正在美國加州進行路測,業內人士推測,這并不代表特斯拉將采用激光雷達,而可能是通過激光雷達來訓練、驗證視覺算法,以實現其以視覺方案替代激光雷達方案的目標。
“特斯拉之所以不采用激光雷達,一方面是激光雷達目前相對成本較高,而特斯拉要千方百計控制整車成本;另一方面是特斯拉擁有自研的算力芯片和平臺,可以用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彌補視覺感知的短板。”浙江智能交通研究中心研究員程軼男向《中國汽車報》記者介紹。
在美國,多家機構對特斯拉放棄雷達感知的自動駕駛方案表示擔憂,已經有一些機構和媒體下調了對特斯拉相應車型的評級。其中,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取消了2021款特斯拉Model 3“首選安全車型+”稱號;美國《消費者報告》宣布,不再將2021款特斯拉Model 3列為“首選車型”。
“在自動駕駛的視覺感知模塊中,從L2級自動駕駛開始,就需要感知算法的加入,這就涉及到不同的傳感器來提供不同的信息。”自動駕駛技術專家嚴鴻生告訴《中國汽車報》記者,目前特斯拉自動駕駛功能仍處于L2級,在這一階段理論上是可以通過純視覺感知來實現的,因為汽車的駕駛責任主要還是由人類駕駛員承擔。但如果升級到L4級高級別自動駕駛,純視覺感知將力不從心,必須使用包括攝像頭、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等多傳感器組合的方式來保證行駛安全。
激光雷達能否舍棄?
實際上,在“雷達+視覺”方案中,大部分企業都采用了激光雷達傳感器,例如Waymo、通用汽車、奧迪等,蔚來、小鵬等造車新勢力企業均在看家車型上配備了激光雷達。
“之前特斯拉沒有采用激光雷達,的確是因為激光雷達的價格較高,所以才想通過自己的算法加視覺感知的方式來替代。”程軼男介紹道,僅在5年前,自動駕駛可選用的64線激光雷達單價約在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1萬元)到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4萬元),這個價格甚至超過了一輛特斯拉新車的價格,特斯拉自然不會選用。如今,96線激光雷達的單價已經降到2萬余元人民幣。而車載攝像頭的價格在30美元(約合人民幣190元)左右,相對成本更為低廉,即使一輛車上用十幾個攝像頭也才約2000多元人民幣。
“但是,純視覺方案的技術難度要遠高于使用激光雷達,面對復雜多變的自動駕駛行駛環境,需要強大的算力平臺和更強的算法才可以,這也需要數據的積累,特斯拉在美國用激光雷達路測應該就是收集數據,提升視覺方案辨識的靈敏度。”西安工業大學微電子技術實驗室工程師魏冬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說,在目前階段,特斯拉的自動駕駛系統不用激光雷達感知也沒有多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