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示范基地完善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構建各創新主體緊密協作的創新網絡,加快創新成果轉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探索新模式,培育新業態,實現發展動力轉換。依托國家級示范基地,開展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深度合作,加快建設一批產業技術基礎平臺和服務支撐中心,推動共性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形成若干具有強大帶動力的區域創新中心。支持示范基地采取品牌共享、合作共建、整合托管等方式,探索跨區域合作發展新模式,增強示范基地品牌輻射帶動作用,推動跨區域協同創新與產業鏈整合。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鼓勵示范基地企業承擔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任務、參與標準制定,引導企業圍繞創新發展開展并購重組,提高整合運用國內外創新資源的能力和水平。鼓勵依托國家級示范基地建設“雙創”示范基地,支持示范基地建立完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平臺,加強創新資源共享,推廣新型創業孵化模式,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
(二)培育優勢集群,推動高端化發展
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有關要求,圍繞《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結合示范基地自身特點,有所為、有所不為,加快培育創新動力強勁、特色優勢突出、平臺支撐有力的產業集群,成為東部地區開放創新的新高地、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跨區域產業轉移合作的主要載體。支持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產業項目優先向示范基地集中,推動新興產業集群加快發展,傳統產業集群轉型升級。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內部合作機制,提升龍頭骨干企業帶動作用,強化專業化協作和配套能力建設,支持專特優精單項冠軍企業發展。推動示范基地加強質量品牌建設,打造產業集群區域品牌,提高區域品牌國際影響力。支持示范基地完善企業市場化退出機制,著力化解過剩產能,加快處置不符合標準且長期虧損的企業,推動產業集群優化結構,發展邁向中高端。促進示范基地產業集群與周邊地區建立更廣泛密切的合作關系,依托城市服務功能進一步吸引產業、技術、人才等資源集聚,以示范基地為核心樞紐,建立產業鏈條完整、產業組織結構合理、各環節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體系。
(三)推動智能發展,引領轉型升級
鼓勵示范基地向智能化方向轉型,加快推進示范基地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開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試點示范,引領產業優化升級。國家級示范基地要率先推動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支持有條件的示范基地建立工業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數據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應用,開展網絡實時診斷、流程優化再造、產品質量追溯、云服務等新型服務。加快新型網絡化智能工廠建設,發展網絡制造等新型生產方式,建立設計、研發、制造、銷售、物流及回收利用等全環節管理、全過程追溯的智能制造生產體系,加快推動傳統制造向智能制造方向升級。鼓勵有條件的示范基地積極開展智慧園區建設試點,推動園區智能化管理,培育一批智能化水平較高的示范基地。
(四)推行綠色制造,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