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主導產業進行“強鏈”、“補鏈”,鼓勵示范基地培育或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資金密集度強和產業關聯度高的龍頭企業,推動其與配套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推動示范基地構建協同創新網絡體系,支持共性技術研發、檢驗檢測等平臺建設,優化資源配置,引導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和制造。加快企業生產設備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鼓勵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培育個性化定制、眾包設計、云制造、遠程運維服務等服務型制造新模式。推動電力裝備、軌道交通裝備等產業領域的示范基地進一步放大中國“名片”效應;積極培育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工業機器人等戰略性領域的示范基地;加快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傳統優勢領域示范基地的轉型升級;依托示范基地加快建設“四基”企業集聚區。
(二)信息產業示范基地
加強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礎軟件產品、信息技術服務、工業大數據、工業云、智能硬件、計算機與通信設備、衛星通信導航、智能感知等關鍵技術、產品和服務的研發創新及應用,發展檢驗檢測、技術交易、成果轉化、知識產權、專利代理、科技咨詢、創業培訓等公共服務平臺,提高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打造一批協同發展的優勢產業鏈,構筑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的創新鏈。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企業,加強與上下游配套企業的協作,推動產學研合作和人才培養,增強軟硬件一體化解決方案的服務能力。
(三)原材料示范基地
加大技術開發力度,加強品種結構調整,發展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積極推進行業間的鏈接共生,推廣應用節能環保先進技術,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強化污染治理,顯著減少污染物排放,促進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發展。進一步完善建設標準和規范,嚴格安全生產管理,健全安全應急響應機制。不斷完善產業發展預警體系,規范投資活動,推動企業重組聯合,提高產業集聚度和市場競爭力。
(四)消費品示范基地
積極適應新的消費方式變化,針對差異化和個性化的消費需求,改善供給結構,在示范基地實施“三品”戰略,創新豐富產品品種,提升產品質量品質,創建優質產品品牌。深入實施“互聯網+”戰略,推進產品關鍵工序智能化和供應鏈優化管理,圍繞終端市場,加強展示平臺和立體營銷網絡建設。積極培育和引進第三方工商業設計、時尚創意機構,提高對企業轉型升級的助推作用。
(五)軍民融合示范基地
進一步突出示范基地的軍民融合特色,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速向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的高端邁進。軍工資源密集的示范基地,著力推動軍用技術轉化,增強先進軍工技術對制造業發展的牽引力,帶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民口資源優勢突出的示范基地,著力提升優質民用資源對軍工科研生產的支撐保障水平,拓展“民參軍”的范圍和層次。鼓勵引導以示范基地為載體搭建協同創新平臺,推動軍工科研院所及各類創新主體開展國防科技協同創新,健全軍民信息對接、技術孵化、產權交易等支撐服務體系。支持示范基地與軍隊有關部門及軍工集團公司建立常態化的對接合作機制,推動戰區建設、裝備研制、后勤保障等軍事需求與示范基地發展建設的有機銜接。引導有條件的地區,以示范基地為基礎和支撐,開展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建設,推進軍民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六)新產業、新業態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