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開始持續退坡的2020年,歐盟主要國家卻大幅調高了對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補貼,法國2020年車輛補貼預算從2019年的2.6億歐元攀升至4億歐元,還不含購車用車等配套補貼。德國在2019年將新能源車補貼上限直接提高了50%。歐盟為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所計劃的投資資金,單項就能達到400-600億歐元[6]。
早在2020年9月,針對美國在2018年對于中國的新增關稅,世貿組織就曾做出裁決,認為美方對包括“中方補貼”在內的一系列舉證并不符合事實,違反貿易規則。對比上述舉證,我們大概能明白如今歐盟為何索性自己開征關稅了。
網上有句笑話“列強竟是我大清”,歐美以“反補貼”為名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指控,為此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例證。當前西方國家的效率低下、鋪張浪費、腐化僵硬與如今的無能狂怒,在此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這背后不僅是產業方向已經開始趨于落后,而且暴露了它們在社會治理和制度糾錯方面的機制性弊病,相關問題已經桎梏了它們當前的發展,還將持續困擾它們的未來,斷然不是能以簡單的關稅加征就讓產業回春的。
義務教育階段就系統學習過唯物史觀的我們自然清楚,當歷史進程發展到對全世界最大的產業提供方閉關鎖國之后,接下來會發生什么。這是我們在討論這個問題前,首先可以保有、也應當保有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