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汽車也在去年11月宣布,計劃在2022年推出L3級別自動駕駛技術,并在新款的Genesis G90 車型上應用。
按照奔馳給出的場景定義,L3級別自動駕駛可以在交通高峰或擁堵期間,在寬度適宜的德國高速路段,以最高60公里/小時的速度啟用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模式。當系統啟動,駕駛員可以在中央顯示屏進行網購或查閱電子郵件等操作。
其實現階段來看,由于各地法規的限制,L3自動駕駛還是很多車企的禁忌,包括在宣傳上。比如曾有自動駕駛公司表示以L3的標準研發,但只能以L2的標準去宣傳。當然,在L3級別這種模棱兩可的“半自動駕駛”上,依然需要人適時接管,所以對于事故的判定,責任厘清較為困難。
不過2022年,L3級別自動駕駛大概率依然會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的主要方向。由于激光雷達的加入,相信L3自動駕駛作為相應的軟件技術會隨之成為搭載激光雷達汽車的標配。
五、算力平臺升級
自動駕駛對于算力的需求,也在不斷促進算力平臺的升級。去年,自動駕駛芯片迎來了又一次跨越性的算力升級。英偉達在2021年推出了針對高階自動駕駛的SoC——Atlan,目標是支持未來L4/L5級別的自動駕駛,可以提供超過1000TOPS的算力,預計在2025年大量裝車;地平線也在去年發布了征程5自動駕駛芯片,單芯AI算力高達128TOPS,并預計在2022年第三季度量產;而Mobileye也發布了Eye Q Ultra,最高算力達176TOPS,預計在2023年底供貨,2025年實現車規量產。
看回2022年,目前已經發布,并預計在今年交付的車型中,系統算力較高的大概就是蔚來ET 7和ET 5了。這兩款車型搭載了四顆英偉達Orin芯片,為系統提供高達1000TOPS的算力,這是目前已知的量產車中算力很強的硬件。要知道蔚來上一代的ES系列車型,搭載的EyeQ4 芯片算力僅為2.5TOPS,今年可謂是跨時代的升級。
同樣,將在2022年交付的極狐阿爾法S hi版上,華為提供的算力平臺能夠支持400TOPS/800TOPS兩檔算力。所以,2022年,自動駕駛算力平臺顯然會迎來一次大升級。
六、車企布局第三代半導體
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之一,采用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功率器件受到了各大車企的關注。當然,缺芯或許也是促進車企往上游探索的一個契機。
2021年12月29日,長城汽車作為領投方入股河北同光股份,正式進軍第三代半導體核心產業;2021年11月30日,上汽集團攜旗下市場化私募股權投資平臺尚頎資本共同出資5億元,對國內頭部車規級芯片及SiC功率器件生產企業積塔半導體完成A輪投資;北汽投資的北京安鵬行遠新能源產業投資中心(有限合伙)也投資了SiC半導體企業上海瞻芯電子科技;2021年5月17日,吉利與芯聚能半導體、芯合科技等,合資成立了廣東芯粵能半導體有限公司,面向車規級和工控領域的SiC芯片制造和研發的芯片代工。
相信在2022年,第三代半導體會繼續受到車企的追捧,國內相關產業伴隨著新能源市場的崛起,將會繼續迎來新一輪機遇。
七、5G車聯網
5G經過兩年多時間發展,在手機上幾乎已經實現普及。但在車聯網應用上,雖然概念已經誕生有一段時間,但實際應用進展并不理想,從多家通信模組廠商了解到,目前為止,5G模組在汽車領域出貨量依然占比非常小。
不過2022年,隨著自動輔助駕駛普及,在車聯網應用中,5G可能會有新的發展機會。在《“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對加快智能技術在交通行業深度推廣應用做出相關規劃和要求。其中還提到,完善設施數字化感知系統,構建設施設備信息交互網絡;在智能交通領域開展基于5G的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試點示范;推動車聯網部署和應用,支持構建“車-路-交通管理”一體化協作的智能管理系統。
北京在去年建成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截至今年1月,已經累積開放了1000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道路,并已經開通5G基站5.64萬個。
除此之外,展望2022年,隨著5G模組價格下降,5G也有機會成為2022智能汽車的標配。
八、800V平臺快充
電動汽車的補能痛點,目前有兩種解決方法,一是快充、二是換電。而800V高壓平臺,就是快充路線下的產物。其實早在2019年,800V平臺已經在保時捷純電車型Taycan Turbo S上實現量產。后來在吉利集團發布的SEA浩瀚架構上,也支持最大800V的電壓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