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傳感器,是汽車里必不可少的一種器件,為了打破國外壟斷,孝感華工高理埋頭攻關近四年時間,終于攻克核心技術,實現了壓力傳感器的國產化。
記者張君妍:“您知道嗎,當您踩下汽車里的剎車片的時候,收到信息的并不是剎車本身,而是我手上的這個壓力傳感器,這個小情報員收到您給的信號后,就會向控制系統里的指揮官匯報,從而讓汽車做出相應的動作,而像這樣的小情報員每輛汽車里至少有十幾個。”
以湖北為例,去年,全省汽車產量210萬輛,光是壓力傳感器的需求,就不少于2100萬個,估算下來,市場規模有63億元。然而,這么大的一塊“蛋糕”,過去,全被國外企業吞下,這讓國內的車企,處處受制于人。
華工高理總經理助理何文超:“壓力傳感器基本上是被外資企業壟斷的,客戶的供應鏈通常是單貨源的,在成本上對客戶的讓步非常小,交期的配合,包括問題的解決響應,都不如國產企業快速高效。”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為了改變這種被動局面,華工高理在2019年便立項攻關,勢必要把核心技術握在自己手里。
華工高理總經理助理何文超:“雖然在溫度傳感器上我們做到了全球領先,但是它是通過熱敏電阻感知溫度變化,而壓力傳感器是通過感知流體壓力變化,然后熔層發生變化,所以從結構原理上面都是完全不同的,壓力傳感器是從零開始。”
從零開始的國產化,最大的難題,就是國外“堆砌”了20多年的專利“壁壘墻”,如何繞墻而行,走出自己的技術路子?
華工高理總經理助理何文超:“壓力傳感器有一個非常嚴苛的要求,交流電壓1800伏的時候,不能對傳感器進行擊穿處理。規避外資企業手工裝配絕緣紙的工藝,首次在壓力傳感器上引入了絕緣鍍層的技術,替代了手工裝配絕緣紙的工藝,達到了產品更均勻更一致的效果。”
像這樣的突破式創新,在這個硬幣大小的汽車壓力傳感器上,就有3處。終于,2021年,國內首顆汽車壓力傳感器下線,但新的難題又出現了——如何讓早已習慣了國外產品的車企,去選擇一個“素未謀面”的國產傳感器。
華工高理總經理助理何文超:“產品的品質一定要趕超外資企業,(客戶)才可能接受你,包括外資企業,還在用手工焊接的這種方式,我們這一臺自動化的焊接設備,這么一條線基本上投入在2000萬到3000萬。從自動化的角度來講,已經超過了我們同行的外資企業,保證了我們的產品品質更受控制。”
國產化之路,困難重重,但咬牙堅持后,就一定能見到曙光。現在,華工高理已經接到了第一筆訂單,7月份就將正式用在國內某整車企業。
華工高理總經理助理何文超:“目前,我們已經投入了一條產線,年產量是500萬只壓力傳感器。后期會根據客戶的訂單。迅速地投入第二條和第三條,我們的產能預計會達到1500萬只,國產化對每一個企業來講是一份責任。國產化的同時,能夠做到跟外資企業相同的性能,甚至是超過他們的這種性能。”
(湖北廣電融媒體記者 張君妍 鄭杰 陳凱歌 孝感臺 董小偉 責任編輯 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