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初,國產科學儀器企業科諾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CEO & 聯合創始人 - 張欣在朋友圈發表了一篇文章《為什么我們要國產化?》,談及科學儀器國產化的一些看法觀點。以下內容轉自IVD資訊。
8月3日0點剛過,大家都還還沉浸在對佩洛西訪臺事件的討論中。忽然在朋友圈看到一家國產科學儀器公司CEO的發文,讀來振聾發聵,特申請轉載分享給讀者。
為什么我們要國產化?
國產化的問題已經討論很久了,特別是科學儀器、分析檢測與生命科學這個行業!伴隨著國家戰略與相關政策的陸續出臺,使得國產化成為一個必然的時代趨勢。隨著中美貿易爭端的持續,全球局勢的急轉變化,當前美國出口管制清單上有超過40%的產品是中國研究人員所需的科學儀器;中國每年的科學儀器進口額近1000億美元。色譜儀器作為全球分析儀器中最大的品類,在中國市場長期以來被進口品牌所壟斷,國際市場上更是難以見到中國品牌,尤其在中高端以上的超高效液相色譜領域。
先講兩個我經歷的小故事,讓我感受頗深。
一個是有一年我到S公司某國的總部訪問和學習,對方接待的高層在總部外指著大樓有些驕傲的跟我講“要謝謝你們中國人”,當時我心里真的是五味雜陳,我在其它國家訪問這些國外品牌公司,也有過類似的感受,幾十年來中國的高速發展給這些進口品牌所創造的巨大收益;另一個是有一家知名的上市公司現在是我們的客戶,主動找到我們合作要國產化,對方同行的很多企業甚至規模遠比其小的企業一直都是進口品牌的忠實客戶,我們詢問其考慮的原因,對方講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就是替代進口的,就是中國品牌與國際巨頭競爭的,自己本身就是國產品牌,因此使用的儀器也需要走國產化,國內能滿足的必須要支持。
我們可能在一直思考,為什么一定要實現國產化?進口品牌這么在市場上占據這么多年了,作為用戶而言,大家都在用,我也習慣使用了,為什么非要實現國產化呢?我們為什么要有追求國產化的“執念”。
(1)先進技術不能靠引進!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造不如買”、“購買進口”在中國很流行,尤其過去長期以來快速發展的迫切需要和自身產業工業實力難以滿足的矛盾。因為直接購買進口品牌的產品,見效快、拿錢買來就可以直接用,能夠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快速“滿足需求”。但幾十年過去了,在商業化的驅動下,進口品牌的已經形成了壟斷的局面,技術也不斷得到長足的發展和進步,而國產品牌沒有市場化的支撐,技術上停滯不前,甚至難以投入技術的創新與發展中,我們越難以發展先進技術,就越要依賴于進口,越要依賴于進口,我們就越難以發展,已經陷入到深深的泥潭中。
我們要認清一個本質,我們可以購買的只是人家的產品,但核心的先進技術是永遠不可能通過購買來實現的。進口品牌的核心技術團隊、研發體系都沒有放在中國來進行,只是會將市場、銷售、服務、生產等產業鏈尾端的體系放在中國。中國不能長期處于國際產業鏈的低端,更不能在關鍵技術和關鍵設備上長期受制于人。現實就是,我們無法從國外買來一個現代化,建立完整的工業、信息體系,在關鍵技術和儀器設備上實現國產化至關重要。國家每個十五的規劃中,投入國家資金與資源支持在重大科學儀器上,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2)科技發展權應該在自己手里!
2021年,中國在材料、化學領域論文的被引次數排名世界第1位,農業科學、生物與生物化學、環境與生態學等10個領域論文的被引用次數排名世界第2位。我國國際頂尖期刊論文數量升至世界第2位。其中,數量最多的學科為臨床醫學、化學、生物學等。
中國在科技論文上已經處于世界級最高水平,在歡欣鼓舞的同時,我們不得不看到這背后是我們所應用的儀器,幾乎全部是進口品牌;我們在不斷取得科研成果、理論研究、應用進展的背后,是必須要建立在使用進口品牌的儀器設備之上,我們的科技發展不得不依賴于他人。科學儀器是眼睛、是工具,是一切科技發展的關鍵基礎,等于我們的眼睛可以隨時被他人所收回,我們的工具隨時被他人所限用,我們的成果隨時被他人所取走。我們的科技發展權被別人卡住了脖子、扼住了咽喉。所提出的解決“卡脖子”的關鍵技術的國家戰略,就是要把科技發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