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需求側,以提升有效需求為主線,著力擴投資、促消費、穩出口,推動制造業智能化轉型升級,充分激發機械裝備需求潛力。一是統籌做好擴投資、促消費、穩出口,提升有效需求,做穩做強機械行業穩增長牽引力。針對機械行業是為其他行業提供技術裝備,70%以上的需求來自基礎設施建設和其他行業新上或更新改造設備投資的特點,開展推廣應用系列行動,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和工程建設,擴大有效投資。機械行業是穩出口的主戰場,要加大信貸等政策支持,搭建高水平供需對接平臺,推進外貿出口提質增效。二是統籌做好智能制造關鍵技術攻關、模式創新和推廣應用,以試點示范和先行區建設為引領,系統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加快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充分釋放新上或更新改造設備投資需求,做實做硬機械行業穩增長的支撐力。
在供給側,以全面提升供給能力為主線,強化分業施策,全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有效需求,推動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實現良性循環。一是統籌做好產業生態體系建設和提高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創新優質裝備供給,做穩做優機械行業穩增長驅動力。著力穩定暢通重點產業鏈供應鏈,加快推進裝備數字化發展、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推進重點區域協調發展,全面提升高質量機械裝備供給能力。二是統籌做好補短板、鍛長板、強基礎、培育新興產業和新經濟增長點,分業精準施策,激發重點細分行業穩增長活力。謝謝。
央廣中國之聲記者:近年來,我國電力裝備發展成效顯著,有力支撐了工業經濟運行,能否介紹一下電力裝備目前行業發展情況,在國內、國際面臨的形勢,是否具備穩定增長基礎?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二司一級巡視員袁鑫濤: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電力裝備發展,強調要把電力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電力裝備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一是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我國水電、風電、光伏裝機規模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22年,水電機組總裝機超4億千瓦;風電、光伏并網裝機合計超7.5億千瓦,是2012年的90倍以上;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創歷史新高,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4.7%;火電機組“三改聯動”加快推進,裝機容量占比約50%,電力供應“壓艙石”作用明顯。
二是裝備水平顯著提高。一批標志性裝備取得突破,火電機組、核電機組和水電機組單機容量均超百萬千瓦,特高壓輸變電裝備超百萬伏特,電力裝備已邁入“四個百萬”時代。另外,16兆瓦海上風電機組、首座深遠海浮式風電平臺成功并網發電,光伏發電技術快速迭代,多次刷新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
三是產業鏈競爭力不斷提升。我國已建成相對完善的電力裝備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形成了以東方電氣、哈爾濱電氣、上海電氣、金風科技、隆基綠能、中國電氣裝備、特變電工等為代表的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電力裝備企業,培育了成(都)德(陽)高端能源裝備產業集群、南京新型電力產業集群、保定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集群、溫州樂清電氣集群等等一批各具優勢特色的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電力裝備行業作為工業經濟主導性和基礎性行業之一,今年開局良好,保持較快增長,對穩定工業經濟發展起到較大支撐作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能源安全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電力裝備作為支撐能源轉型和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物質和技術基礎,行業穩增長面臨有利條件。一方面我國踐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將給電力裝備行業發展帶來強勁動能。2023年預計新增風電、光伏裝機1.6億千瓦,同比增長超33%;新開工建設一批水電、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國內電力裝備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我國電力裝備技術水平日益提升,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國際市場不斷開拓。2022年,相關企業與哈薩克斯坦、老撾、印尼等“一帶一路”國家簽訂了一批風電、光伏、水電項目,隨著項目進入建設期,將帶動一批電力裝備走出去。
總的看,隨著供給水平提升和需求潛力旺盛等兩方面因素疊加,電力裝備行業經濟平穩運行具備堅實基礎。謝謝。
經濟參考報記者:電子信息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產業,對于穩定工業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能否介紹一下今年以來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發展態勢如何?下一步還將有何舉措推動產業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楊旭東:謝謝你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