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報記者: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新階段,《工作方案》提出“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900萬輛左右”的發展目標。請問工信部將采取哪些措施來實現這一目標?
王衛明:謝謝你的提問。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率先確立了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經過不懈努力,建立了結構完整、有機協同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產銷量逐年攀高,形成了新能源汽車與相關行業互融共生、合作共贏的良好發展局面,也成為推動全球汽車產業電動化轉型的重要力量。今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超過45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40%,其中出口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個強勁增長點。當前,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國內工業經濟穩增長壓力較大,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對于擴大消費、暢通循環、促進工業經濟持續復蘇具有重要意義。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完善工作舉措、加強部門協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提升產品質量。支持開展動力電池、車用操作系統、高精度傳感器等技術攻關,著力提升產品安全性、可靠性,開發更多生活娛樂、智能辦公、自動駕駛等功能,更好滿足消費者使用需求。
二是優化配套環境。適度加快國內重點礦產項目開發,加強國際礦產資源合作布局,保障產業發展需求。完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政策,健全回收利用體系,加強部門聯合監管,構建綠色、循環產業生態。
三是加強品牌建設。優化完善汽車產品質量監管體系,開展汽車可靠性研究與評價專項行動。持續開展“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發展”專項行動,設立“中國品牌日”汽車品牌專場,培育和打造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四是深化國際合作。進一步構建市場化、法制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用好多雙邊合作機制及國際交流平臺,在技術創新、標準法規、測試示范等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實現互利共贏發展。謝謝。
中國工信新聞網記者: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前7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請問如何看待當前工業經濟形勢?在出臺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之后,接下來在推動工業經濟平穩增長方面有哪些考慮?
陶 青:謝謝你的提問。
今年以來,全國工業和信息化系統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著力穩增長、促升級、調結構、提質量、保安全,前7個月我國工業經濟運行總體上保持了恢復向好的發展態勢。從生產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增速較去年全年加快0.2個百分點,較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勢突出,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將近50%。從投資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5%,保持穩步擴張態勢,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1.5%,其中醫療儀器設備及儀器儀表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6%、13.9%。從外貿看,“新三樣”出口強勁,出口額同比增長52.3%,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63.6萬輛,同比增長1.5倍。從效益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5.5%,年初以來降幅呈逐月收窄態勢,電氣機械器材、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通用設備等行業利潤兩位數增長。
總的看,我國工業經濟處于疫后固本培元期,生產恢復過程中有一些曲折,但依然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處于領先,工業經濟持續回升的態勢沒有改變。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將會同各地區、各部門,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完備的產業體系、完善的基礎設施、超大市場規模形成的發展優勢,大力促進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政策協同落實。加緊實施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同時持續做好政策研究儲備。健全與制造業龍頭企業、中小企業常態化溝通交流機制,以企業需求為出發點加強政策精準性、有效性。